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面神经上颊支横断损伤模型,探讨再生室内联合应用牙髓干细胞和TGF-β3修复兔面神经横断性损伤的可行性,比较相同浓度不同时间段面神经的恢复情况,为面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对照2、空白组,每组1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面神经上颊支横断伤模型,离断的神经两断端用硅胶管再生室桥接,试验组:再生室内注入100ng/μl TGF-β3液10μl和1×108/LDPSCs悬液0.1ml;对照1:加入同样量的TGF-β3液;对照2:加同样量的PBS液;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肌注青霉素钠三日,每天观察触须拂动恢复情况。分别与术后1周,4周,12周处死动物制备面神经标本,进行大体观察、透射电镜观测、组织学观测及图像分析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 结果:48只模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大体形态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恢复良好,其外膜血管丰富,神经直径与近远端相当,再生神经韧性好;2)HE染色:实验组新生的神经纤维较多,神经束大小不均,束间血管多,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高,且厚度增大,轴突直径也有所增大;对照组1瘢痕组织较多,新生纤维较实验组少,已有少量髓鞘化,新生纤维排列不齐,有扭曲;对照组2可见少量新生纤维及脂肪细胞浸润,新生纤维轴突分布不均且数量少,神经纤维不连续,盘旋扭曲,瘢痕组织较多。3)电镜观察见实验组的再生纤维形态规则、髓鞘板层结构清晰且多为有髓纤维,轴浆内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对照组1神经纤维形态较规则但髓鞘发育欠佳,轴浆内也含有相当数量的细胞器;对照组2可见变性的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形态不规则,髓鞘发育不良结构紊乱;4)图像分析: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总数多于两个对照组,对照组1多于对照组2,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大于其它两个各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组与4周组的神经纤维总数和纤维直径比较中,12周组均优于4周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出现GFAP阳性细胞,实验组最多,对照组1其次,对照组2最少,差异随恢复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减小;S100蛋白在胞浆呈强阳性表达,髓鞘弱阳性表达,术后12周,实验组再生神经染色阳性表达率高,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形态规则,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低,纤维扭曲明显。 结论:(1)TGF-β3与牙髓干细胞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面神经再生,二者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TGF-β3修复效果好。(2)牙髓干细胞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面神经组织工程。(3)利用DPSCs+TGF-β3、胶原蛋白海绵置入医用硅胶管所制备的人工神经符合神经组织学结构,修复面神经缺损有效,可作为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的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