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收益债券又称垃圾债券,是指资信级别低于投资级的债券。从债券的信用评级来看,高收益债券是信用等级低于Baa或BBB的债券,相比于投资级债券,具有更大的信用风险,但相对地也具有更高的收益,其在风险投资融资、企业接管和杠杆收购筹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收益债券和普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在利息收入、回报潜力、风险大小、发行条件、发行规模、资金用途限制等方面存在不同。引入高收益债券可以加速推进债券市场多元化的进程,但对我国尚未成熟的债券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高等级挑战。 我国债券市场总体上来看,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但信用债券市场相对来说,发展较慢,规模比例过小。企业债券融资在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而高收益债券融资至今还是空白,高收益债券市场仍没有正式建立。无论从经济学理论对债券创新的解释方面,还是从现实需求方面,都说明我国有建立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理论上可从古典经济学有关企业竞争、产业组织、制度供给三个理论框架内解释有关高收益债券创新的内在原因。在现实需要上,首先,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难方面说明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其次,从企业并购对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效率的作用及杠杆收购对融资的需求;再次,股票市场全流通后,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使企业重组加快,加大对融资的需求;另外,大量风险偏好者对投资需求,要求债券市场层次结构丰富、产品多样化。 在现实条件方面,第一,我国债券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软硬件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二、国外发达市场的高收益债券成功的发展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使我们少走弯路,少付代价;第三、我国现有的法律、政策、决策层的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对我国建立高收益债券市场给予倾斜、支持。这些内外要素,共同说明我国建立高收益债券市场是必要的、可行的。 从技术角度看,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建立有很多可选择模式,但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应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收益债券市场。这一市场是一个能高效运行,风险可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市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对改善居民收入起到增加收益渠道的作用。所以,建立未来市场不能照抄照搬国外高收益债券的发展模式,但应大胆吸收一些有益的发展经验,高起点起步,迅速与国际市场结轨。市场运行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是建立高收益债券市场的两大核心,未来市场应充分利用现有债券市场的技术资源和基础条件,创建一个独立的、专业的,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并列的第三场外市场。风险管理应突出市场化监管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一个由监督机构、市场自律和社会大众共同监督的合力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