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九嶷山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南端的永州市,处于宁远、蓝山、道县、江华四县之间,在这里生活着一个勤劳、朴实、智慧、勇敢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瑶族。九嶷山地区的瑶族人口数量众多,占湖南省瑶族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人口数量占到全国瑶族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瑶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迁移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各种苦难,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九嶷山瑶族人民向往自由、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建设美好家园,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许多悦耳动听的优秀民歌。本文以九嶷山瑶族民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它的艺术特色;从九嶷山瑶族民歌的现状出发,对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重点探究了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对策,并对九嶷山瑶族民歌的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分四章,如下:第一章,九嶷山瑶族民歌的起源。从九嶷山瑶族的历史变迁角度概述九嶷山瑶族的主要支系。从瑶族现存的古歌《盘王大歌》、《千家峒歌》的内容;瑶族民歌的历史、唱腔;瑶族人民的习俗、宗教信仰等角度,探析九嶷山瑶族民歌起源于劳动说和宗教信仰说。第二章,九嶷山瑶族民歌的种类和艺术特色。从歌曲内容上,看可分为祭祀民歌、抒情民歌、叙事民歌、蝴蝶歌等几大类。从九嶷山瑶族民歌的演唱特点、调式、旋律、歌词、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九嶷山瑶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第三章,九嶷山瑶族民歌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在经济迅猛发展,外来文化倾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靠自然习得、口口相传的瑶族民歌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正面临着“人亡歌尽”的困境。通过对九嶷山瑶族民歌现状的了解调查,分析传承和创新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传承方式限制、传承意识淡化、传承机制局限和民族语言障碍等方面。第四章,九嶷山瑶族民歌传承与创新的构想。瑶族民歌过去是瑶族人民交流沟通的方式,是文化的载体,是瑶族文化“活的”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美学内涵。那么如何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文化发展的大潮下得以生存发展?首先,发展思路上,九嶷山瑶族民歌艺术的发展要紧扣时代主题、要坚持“二为”方向、要坚持“双百”方针。另外,在传承方面,本文从“人”这一传承重要的参与者,怎样做到人才的可持续性进行探讨;瑶族民歌传承过程中要以保持本民族特色为主要基调。最后,创新方面,从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手法与风格的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举例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8年6月10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单纯性骨折48例,骨折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于网上保险的偏好行为对于保险公司制定销售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证了互联网的可使用性、相对变化的不情愿程度、计算机和连
本文通过从桩基础、工程测量、混凝土构件应用等几个常见的工程技术方面入手,分析了传统施工技术,进而提出几点建筑工程新技术的应用,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质量的提高提供
<正>蔡义江先生析韦端己《菩萨蛮》词意,以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见《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苏教版教参引为参考),细读殊觉不妥,思之再三,思归似是正
汉语方言世代口口相传,文字与口语脱节现象由来已久。本文以考证的方式对存在于青岛方言中的俗字进行本字考究,分析这些青岛方言常用字的音、形、义的历史来源。
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很重视新闻的传播,一个新闻事件如何传播,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用什么平台、选哪个媒介固然重要,但是,最终拼的还是采访新闻
论文提出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建立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三条经济走廊的设想,并分析了三条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条件、可行性及对中国和云南省的重要
<正>"两个女人同时落水"的问题是中国男人的集体噩梦。一边是爱得如胶似漆还正眼巴巴望着你的女友,另一边是你心底永远无可替代的母亲——似乎怎么选择都不对。这个难倒了大
未来传统零售业仍不可或缺,因为实体店提供的购物体验是在线购物所难以企及的。而科技的快速变化也必然会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一定影响,发展过程很有可能会引发传统零售业从未出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是对养禽业影响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