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社会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天津某高校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meiz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创造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作为连接高校与社会的一个重要节点,大学生就业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体现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因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公知的问题,其中,就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就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天津某高校为例,基于Fugate等提出的就业能力心理社会建构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厘清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策。  首先,本文在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的就业能力研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本次的研究概念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其次,本文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详细阐明了Fugate等提出的就业能力心理—社会模型,即就业能力的基础、维度以及各维度间的关系。再次,在以此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编制了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问卷,明确调查对象,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随机抽样和随机发放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然后,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职业认同、适应性、社会和人力资本三个维度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最后基于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与讨论,试着从就业能力的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即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增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提升大学生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师的改革,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争取早日成为专家型教师和主动走专业发展之路已成为
随着青少年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经济活动中,这个群体对金钱的态度及经济行为模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界定金钱这个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