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审议城乡规划职权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规划法》第16条规定的“规划先由人大审议再由上级政府审批”,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被再次强调。准确厘定人大与政府两个机构的职权性质、范围及其关系,是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法》制定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性质上看,人大对城乡规划的审议是一项监督权。它属于规划制定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同时是城乡规划审批的前置程序,这一制度设计决定了人大的职权定位。人大职权的行使,须满足审议主体、审议时间、审议对象三项条件。赋予人大监督权的目的在于打通公众意见导入城乡规划制定过程的通道,切实发挥人大监督行政决策的作用。人大审议规划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可划分为初创、调适、隐没以及回归四个阶段。在初创阶段,人大专无暇顾及城乡规划等细微领域,行政机关自我限权,将其纳入规划制定过程并赋予其审议职权。虽然引进人大监督,但未能完全处理好政府与人大的关系及其职权配置问题。在调适阶段,决策者对该制度不完善之处加以调整和改进。《城市规划法》的出台使得城乡规划审议制度走向沉寂,人大以行使“审查同意”权的方式介入到城乡规划制定过程中,人大的职权由监督权转变为决定权,但是并未同步取消政府的审批决定权。人大和政府均行使决定权的双重决定架构,无法避免两个国家机关间的职权冲突,引发了合宪性质疑。《城乡规划法》由“审查同意”回归“审议”,正式赋予人大审议城乡规划的权力,人大和政府均行使决定权所蕴含的合宪性难题被解决。通过对地方人大审议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地方人大的职权行使总体情况向好,但是也存在与实定法相悖的现象,部分地方人大呈现出较为激进的姿态。主要表现为人大职权行使主体扩大化,非法定主体成为职权行使主体;权力行使方式存在扩张倾向,部分人大以决定权代替监督权。人大职权实然脱离应然存在多重因素,一方面,地方人大出现认识偏差,将城乡规划的制定完全认定为地方重大事项,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方式代替监督权,而忽略城乡规划同时是上级控制下级的工具。另一方面,法律规范存在较大解释张力,且未设定一套特殊审议程序。主体扩大和职权扩张有利于发挥人大监督实效,却不符合国家机关职权配置原理。地方人大职权运行偏离法律规定,有必要加以纠正。纠偏的关键在于厘清实定法赋予人大监督权和政府决定权的宪法逻辑,明确其是否符合国家权力配置原则。基于民主集中制强调的治理有效性,以及国家权力配置的功能主义解释,通过立法形成赋予政府决定权和人大监督权,符合宪法规范和国家机关职权配置原理,可以实现不同层级不同国家机构的协作,作出一个最优“规划”。因此仅仅纠偏地方违法实践,或者赋予人大决定权以代替监督权,都不及现行立足于监督权的职权定位。具体的完善路径,应在坚持人大监督权定位的前提下,采取解释方法消解法律规范存在的张力,同时建构一个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程序,以此实现人大对规划制定全方位的监督。这可为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法》所借鉴。
其他文献
杠杆率作为衡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指标,在过去的研究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充足的重视。我国居民杠杆率在90年代以后攀升速度较快。虽然我国居民杠杆率目前并不高,但显性的居民杠杆率并不能完全表征居民的真实债务,我国的居民杠杆率实际上被大大的低估了,同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居民杠杆率的增速问题。本文认为房价和居民杠杆率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房价和杠杆周期相关理论的总结,分析了居民杠杆的形成机
企业高管团队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高管团队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高管团队作为决策群体,每一个高管人员都有其独一无二的能力,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1年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所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和鼓励政策使中国企业迅猛发展,部分企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市场改革进度,囿于国内市场环境和要素资源的局限性,大量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跨国并购是企业对外投
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挑战。研究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对于当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集聚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关于产业集聚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有关中国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动态变化,以揭示我国制造业集聚特征及其变
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活动中占据重要作用,关系着民族命脉。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有规模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制造业第一大国。而制造业在曾经的制造业第一大国美国的历史发展中同样举足轻重。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之下,中美两国已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并由此带动了各自的产业发展和升级。但是近年来两国的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例如美国近些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大量外移,“虚拟经济”取代“实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得到广泛实践运用,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促进其正向发展。其中,学生的心理资本的开发运用是重要议题,提升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心理能力状态和学业成绩水平,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尤其重要,他们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在人生关键期得到正确培养,事半功倍。很多研究者对心理资本进行干预,遍布各领域。但对初中生的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较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采用何种干预方法和形式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银行业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经营活动的限制正在逐步放松。从2001年到2005年的过渡期内,对外资银行的客户类型、业务币种以及地理限制也逐步取消。从2006年12月开始,中国银行业完全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准入的相关限制,外资银行可以享受与本地银行相同的待遇。后WTO时代的中国,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外资银行
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8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进入老龄社会之后,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困境,已呈现出功能弱化趋势,如何使家庭能够继续发挥养老的功能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关键。笔者选择双江县的拉祜族居民村——花椒树村作为田野调查点。花椒树
研学型自然教育是自然教育的一种特定类型,研学型自然教育的核心受众为中小学生群体。近年来,我国对自然教育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方兴未艾,但研学型自然教育园设计研究,既是有待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规划实践问题。基于研学型自然教育规划设计视角,本文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探讨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研学型自然教育园拟应具备的基础条件、研学型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研学型自然教育形式、研学型自然教育主题、研学型自然教
表决权是董事享有的法定权利,通过参与董事会决议并公正、客观地投票表决,董事得以履行自身管理和决策的职责,实现推动公司发展的价值目标。当董事与公司就某项决议存在利益冲突时,排除其表决权就成为提升决议正当性的有效措施,董事表决回避制度正是基于此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目前,凭借优异的规制功能,该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和运用。我国在2005年首次将该制度写入《公司法》,实属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不过
我国古代传统证据规则经历了由重口供到重物证的演变,至清代,地方司法官更加严格重视证据材料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司法价值,在司法实践中强调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定案的作用。地方覆审司法官在面对初审证据材料调查不充分、州县司法官故意忽视证据材料或当事人对证据材料作伪的情况下,如何对案件进一步审理都是值得探究的。《徐公谳词》中的案例充分从覆审司法官的视角出发,探讨徐士林作为地方覆审司法官,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