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UC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其中,炎性因子过度表达是造成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多项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在UC患者局部及全身表达异常,在UC的发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抗TNF-α治疗可能是阻断UC发病的一条理想途径。英夫利昔(infliximab)是一种基因重组的人鼠嵌合的TNF-α的免疫球蛋白G1亚类单克隆抗体。可直接中和TNF-α、与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面表达的TNF-α高亲和力结合,并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及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机制发挥药理作用[1]。临床上关于英夫利昔治疗UC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疗效差异很大,有必要定量综合这些结果以明确其治疗UC的疗效。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西文生物医学数据库(EMCC)获取文献,纳入所有应用英夫利昔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根据Jadad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两名作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计算失安全系数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7个RCTs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个试验是英夫利昔与安慰剂的比较,用于此次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①短期应答:英夫利昔组优于安慰剂组,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3.9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2.85~5.46;②短期缓解:英夫利昔组优于安慰剂组(OR=3.93, 95% CI 2.57~6.02);③长期应答:英夫利昔组优于安慰剂组(OR=3.28, 95% CI 2.31~4.65);④长期缓解:英夫利昔组优于安慰剂组(OR=3.01, 95% CI 2.01~4.51);⑤黏膜愈合:英夫利昔组亦优于安慰剂组(OR=2.92, 95% CI 2.14~3.98);⑥英夫利昔与安慰剂相比,可降低结肠切除率(OR=0.17, 95% CI 0.05~0.54);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英夫利昔组稍高于安慰剂组(OR=1.52, 95% CI 1.05~2.21)。结论:英夫利昔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UC有一定治疗效果,可以诱导UC患者产生并维持临床应答及临床缓解,促进肠黏膜的愈合。短期内可降低结肠切除率,但其长期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英夫利昔可略增加UC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但严重不良反应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