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晚清民初上海京剧舞台美术研究 ——以景物造型为中心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晚清至民初的五十余年间(1866-1917)上海京剧舞台美术的发展、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描述了上海京剧舞台美术——尤其以“景物造型”的兴起与形成为中心——在历史大变革时期,对于传统舞台美术的反叛,对于西方舞台美术的借鉴,以及自身积极的探索与创造。从整体看来,上海京剧舞台美术的演变呈现出从“非物质化”到“物质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是整个戏曲艺术向现代转型的表征。第一章导论部分从批评当下戏曲研究缺少“整体化研究”出发,指出舞台美术是戏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过往研究状况的分析,提出以“景物造型”为视角研究的重要性,并确定“现代性”视野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对本文论及的“舞台美术”与“景物造型”这两个基本概念作了廓清。第二章讨论了传统戏曲舞台美术现代转型的背景。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在与西方戏剧进行比较,尤其在以近代写实主义戏剧作为参照系时,往往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对此,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使用“写意”、“虚拟”或“程式化”等词汇加以描述,这些指向艺术风格的词汇暗示,传统戏曲舞台美术有着自觉的艺术追求。然而,从历史来看,传统戏曲在古代社会的生存环境,尤其是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舞台美术风格,与其说是主动的艺术选择,毋宁说是被动的经济选择,对此,“非物质化”可能是一种更准确、更恰当的描述。但是这种基于农耕文明背景下所产生的“非物质化”特征,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面临了深刻的危机。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接受者都期望能看到变化。第三章描述了戏曲景物造型在上海的初步发生。这是京剧舞台美术“物质化”的开端。传统演剧空间在上海逐步变迁,受京派茶园和西方影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派茶园,为清末灯彩戏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准备。灯彩戏是晚清沪上菊坛最突出的戏曲舞台美术现象,它主要伴随着京剧艺术在上海的兴盛而发生、发展。灯彩砌末实质上是戏曲舞美景物造型的初级阶段,驱动了观众的视觉,也促成着上海京剧由听到看的转变,追求逼肖的写实审美观初现端倪。第四章从描述1908年“新舞台”产生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着重阐释了“新舞台”的建立对于传统茶园的变革意义。“新舞台”剧场的建筑空间与舞台形制来自三个源头。其一是西化的规模、布景样式与观演习惯(以檐侧幕体系为主要特征);其二是东洋的舞台技术、机械与舞台效果(以转台为主要特征);其三是中式的戏台空间内核(以三面观的伸出式舞台为主要特征)。这三者汇合一处,形成了一个本质上是“折中”的新观演空间关系。以“新舞台”为代表的新的剧场建筑借鉴了西方的规模和东洋的技术,同时又吸收了传统戏曲舞台的样式,是一种综合的、杂糅的创造物。它们为上海京剧舞台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为现代的物质载体。第五章描述在新的剧场条件下,景物造型的新进阶,主要体现在布景的出现和时空迁换手段的革新。在这一阶段,灯彩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布”上绘的软景。不少布景渐渐显出现实主义的美学倾向。转台和灯光的出现,为景物造型的丰富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戏曲时空迁换的方式。尤其是灯光的自觉,使得戏曲舞台美术的创造越发变得自觉。第六章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上海京剧舞台美术在晚清民国这一阶段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从“非物质化”到“物质化”这一规律。从物质化的量、技术进步、审美自觉的角度论述“物质化”对于戏曲现代化转型的意义。最后通过论述“物质化”的舞美与戏剧文体之间的关系,阐明这一时期上海京剧舞台美术的发展为现代戏曲文体的最终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体育纪律处罚是体育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依法治国”战略和体育社团实体化改革的推动下,体育纪律处罚法治化是必然趋势。为从目前我国单项体育协会纪律处罚的特点与不足中探寻其法治化路径,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全国体育单项协会纪律罚则条目的基本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其不足,并从法治化的角度阐述完善单项协会纪律处罚的路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奥
2019年9月2日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对美育的意义认识不够、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使得审美教育的推进存在诸多方面的阻碍。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施高效的审美教育,对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具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其次提出了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幼儿教师激励性评价指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行为所做的积极反馈行为,强调过程评价,激发幼儿内在动机,使幼儿自信和可持续地发展。教师评价中出现的次数过少、表述笼统、缺乏激励性等问题不利于幼儿对自身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而通过长时间具体描述的激励性评价能帮助幼儿有效地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来自广州、中山、濮阳、上海、深圳25所幼儿园共170名幼儿教师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格力作为家电企业的标杆,制定了多元化的发展路线。本文主要通过对财务绩效的研究,全面分析格力公司在成本控制、资金营运、资源调动等方面的成果,分析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找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下格力绩效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的措施,进而为我国小型家电企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及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益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从事非农职业的比例显著增加,但两性间的收入差距并未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对此社会现象,国内学者多尝试从市场化角度寻找性别收入差距的成因,较少关注家庭这一私人领域对收入差距的潜在影响。而西方国家的经验研究显示家务负担对女性劳动收入有着负向影响,甚至是两性收入差距的主因。本文尝试将家务分工和性别分层这两个分属于不同领域的重要议题联结起来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全方位展开的社会转型与变迁时代,它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与生活,其中,文化变迁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自然最值得我们关注。众所周知,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关系,而师生差异则内涵着师生冲突的可能。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文化变迁导致师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得以凸显,促使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难以避免,同时,师生冲突则体现并强化着文化的变迁。因此,文化变迁是我们认识与理解师生冲突的重要视角,文化
被害人同意作为刑事司法实践中重要的辩护理由之一,虽然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像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那样存在明文规定,但被害人同意具有其正当化的理论依据,仍是受到普遍认可的出罪事由,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也是因为作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缺乏明确的认定规则,致使司法实务上对被害人同意把握不准,难以得到良好的适用。基于此,被害人同意相关理论亟待重新梳理重构,以期能为被害人同意理论的司法认定及适用提供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其中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成为了当前一线地理教师的研究热点。调查当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各种培养方式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将组建教学理论与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探究该理论应用与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