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广告研究,特别是从语言学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这归结于公益广告和语言学本身的不断发展,以及公益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长期以来,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学范围。自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使人们对隐喻才有了更新的认识,从此掀开了隐喻研究的新篇章。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概念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用具体的、常见的、已知的信息作为始源来认识或理解抽象的、生疏的、未知的物体。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公益广告语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汉语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并且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有哪些主要类型? 2.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有什么特点? 3.公益广告中运用概念隐喻能够达到什么效果?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语料来源。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包括公益广告概述以及国内外对于公益广告和概念隐喻研究述评。第三章是理论,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以及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和特点。第四章是对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的具体分析,本章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的分类,对公益广告中的三大类型概念隐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公益广告关注人类环境,人类文明等特征将三大类型的概念隐喻中划分细分出多种具体类别。其中,结构隐喻中分为战争隐喻,音乐隐喻以及建筑物隐喻。本体隐喻分为生物隐喻,自然物隐喻和容器隐喻,方位隐喻中分为上方向隐喻和高方向隐喻。研究发现汉语公益广告中概念隐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结构层面来说,汉语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具有不完整性和多层次性。从认知层面看,汉语公益广告中概念隐喻具有认知体验性和以人为源域的两大特点。从文化的层面上来看,汉语公益广告中概念隐喻具有时常运用成语词汇,古典诗词以及民俗文化内容的特点。第五章是对公益广告中概念隐喻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探讨,公益广告中概念隐喻的运用能促进公益广告的宣传推广,提高公益广告的文化品味和提升公益广告的阅读趣味。第六章是结论,总结研究发现和研究局并对未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对公益广告语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能丰富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于公益广告的研究,同时能使公益广告的创作更加贴近人心,更易于大众接受,更好地实现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