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棉两熟种植是我国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种植方式。氮素是调控棉花生长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棉花不同种植模式、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对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调控棉花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于2012-2013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进行,以泗杂3号、中棉所50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种植模式:单作棉、套作棉、麦后移栽棉、麦后直播棉(分别以DM、 TM、YM、ZM表示)和3个施氮量:0、300、450 kg·hm2(分别以N0、N300、N450表示)。研究了(1)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
其他文献
Traditional networks face many challenges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teet of Things, and the industrial Inteet. Future Int
2001年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采用低垩白、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D香优26和高垩白、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冈优2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期对水稻开花后生长代谢规律、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冈优22和D香优26中等施氮量处理(153.3kg/hm~2)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光合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高于低施氮量处理(76.7kg/hm~2),因而中氮处理产量高于低
We propose a novel discriminative leing approach for Bayesian patt classification,called ’constrained maximum margin(CMM)’.We define the margin between two cl
养分亏缺是限制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退化草地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在我国北方草地开发的草原牧鸡生态经济技术已经开始推广,其养分添加效应也受到了关注。为了揭
Mobile device manufacturers are rapidly producing miscellaneous Android versions worldwide.Simultaneously,cyber criminals are executing malicious actions,suc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