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广东省节约型社会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广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现有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兼顾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的原则以及特征,分析了循环经济与非循环经济之间的差别。非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就是一种从资源投入到生产再到消费,最后排放到自然界中的一种单向的物质流动方式,在非循环经济中,废弃物就会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循环经济是一种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资源循环再用的一种双向的物质流动方式,资源流动是循环的,通过新的废物处理技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使这些废料可以循环再用。 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了美国、日本、丹麦、德国等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日本的循环经济制度是非常完善的;丹麦的生态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美国将循环经济法规和经济手段结合,使循环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德国很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经验都值得广东省借鉴。 本文在参考了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以及评价体系的各种现有文献后,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建设循环经济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在这个前提下,以广东省为对象,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和目标,遵循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得出的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了广东省在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循环及环境和资源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文章指出,广东省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除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还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广东省的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和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制度层面上,建立循环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
其他文献
利用区域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The use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effectively 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