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己经成为世界各国均无法回避的严重问题,它困扰着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在体育院校加试、体育特长生测试及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中也在不断蔓延。要杜绝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发生,一个首要途径便是增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的效果。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解释了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过程,并分析出其传播效果主要受到政府政策、媒体、自我、组织、社会、教练员这六个传播主体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对青少年运动员在多重传播主体影响下反兴奋剂认知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员对于使用兴奋剂的危害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使用兴奋剂后受到惩罚的认知情况要高于对使用兴奋剂危害的认知情况。独生运动员在政府政策传播主体影响下使用兴奋剂的倾向要高于非独生运动员。2.在个人传播主体影响下,男性运动员反兴奋剂的倾向要低于女性运动员;15-20岁的运动员相较其它年龄段的运动员更容易使用兴奋剂。3.运动队内有潜在的使用兴奋剂的群体暗示风险。4.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的自控能力较差。在社会传播主体影响下,技能类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倾向要高于体能类运动员。5.教练员在运动队中处于权威地位,对教练员的印象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倾向。6.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的总体态度较为良好,但部分运动员仍存在使用兴奋剂的倾向。7.在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过程中,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接收反兴奋剂认知传播效果的多重传播主体中,影响力从大到小为教练员>组织>自我>社会>政府政策>媒体。8.要增强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效果,首先要健全传播体系,发挥影响最大传播主体作用。其次要借助传播手段,对多元主体使用对应策略。最后要营造传播氛围,大力拓宽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