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与乳腺癌发病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乳腺癌发病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中医证型指标,为活血化瘀法治疗乳腺癌、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及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基础依据,为进一步的临床科研提供研究思路。  方法:在随机原则的前提下,抽取乳腺癌患者、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以及正常人各90例,然后进行有无瘀血征象的观察及检测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待资料汇总后,由统计学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处理,用X2检验推断三组之间有无差别。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在文献查阅及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设立临床观察表,收集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乳腺癌中医分型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归类,将入选病例分为血瘀证和非血瘀证两组,并收集患者预后相关因子等信息,包括:乳腺癌病理分期、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类、细胞学分级、ER、PR、C-erbB-2、p53,建立数据库,采用X2检验等统计方法,初步分析血瘀证与乳腺癌发病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与其它两组相比,血瘀证占乳腺癌患者的48.89%,其发病与血瘀证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乳腺纤维瘤和正常人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预后相关性研究中,乳腺癌病理分期、ER、PR、C-erbB-2显示与血瘀证分布有关,经秩和检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年龄、p53等因子未显示与血瘀证分布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血瘀证与乳腺癌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和预后相关因素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血瘀证很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经胸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包括收缩功能、舒张功能、TEI指数、房室大小),观察安心颗粒对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的家兔心衰模型心功能状态的影响,从超声的角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