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题材电视剧是我国电视荧屏上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类型。随着电视台的体制改革、电视剧市场的飞跃发展以及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兴起,抗战电视剧的文本嬗变经历由改编红色经典电影到塑造另类草莽平民英雄再到如今武侠、偶像、言情、悬疑、传奇等与对日作战毫不相关的元素的混合杂糅三个阶段。大量与历史不符的抗日题材电视剧的泛滥,是对近现代抗战史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娱乐性消费”,将对没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现代人产生错误的引导,对国产电视剧的对外输出以及我国国家形象的宣传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受众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娱乐化的大文化环境、收视率中心论、民众的英雄崇拜心理、审查机构的失职以及文艺界长久以来消费历史的传统都是造成此类电视剧泛滥的深层次原因。本文通过对部分代表性“抗战神剧”的案例分析以及国产抗战影视剧与其他二战参战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对比分析,认为近现代战争史绝不能被戏说和过分娱乐性消费,影视剧审查管理机构应采取禁播、禁拍、电视剧分级、完善审查项目等行政或法律手段对电视剧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的价值规律调节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