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住区整体营造模式的规划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成规模开发的大型住区不断在全国各城市涌现。这些大型住区一般位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中心区外围或近郊、远郊地带,在我国城市及郊区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规模的住区开发在缓解住房紧张、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的同时却导致了城市发展的无序蔓延、城市交通的不断恶化等。大型住区规划建设中不断呈现的种种问题,使得大型住区开发的利弊莫衷一是,并且我国的住宅建设又缺乏这方面成功的实践经验,不断出现的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等问题越来越需要规划师进行反思。 本文将以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大型住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城市宏观和住区微观两个层面上对大型住区进行规划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其整体营造方面的规划建议。 第一章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界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并作了相关概念的阐述。 第二章对国内外的居住郊区化现象进行描述与比较,并对大型住区规划建设相关的理论进行归纳,奠定了对大型住区整体营造进行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大型住区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确立对其进行整体研究的必要性。 第四章基于城市宏观层面,从区域范围内功能整合、道路系统衔接、景观环境融合等方面探讨大型住区的整体营造。 第五章从大型住区微观层面出发,对其功能空间、道路系统、公共空间、邻里空间的整体营造进行了规划研究。 第六章为结语部分,在对全文的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并指出对大型住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以合理引导大型住区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城市的郊区化发展,是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地域扩张、社会演进、经济整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城市的郊区化发展使人们在摆脱原有城市病的同时,又被新的
长期以来,我国住宅建设一直采用现场湿作业的建造方式,这种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居住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这
在世界人居问题日益兴起的背景和趋势下,世界性与区域性的人居组织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本文结合导师领导下的人居科学研究发展方向,在广泛收集人
外围护结构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分隔,既是建筑外部形象的具体表现者,又是建筑内部功能的实者。从人类有意识的营建活动开始,这两种属性就始终伴随着外围护结构的发展。在传
本文选取都市环境研究中心三年来对汉正街持续观察研究积累的照片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汉正街城市社会空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图解分析、文献阅读、现场调研、比较研究、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钢材生产、构件制作、设计研发等方面的有利因素,我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目前制约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尚缺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促使建筑师给予建筑外遮阳设计以更多的关注,而穿孔金属板是一种在近些年应用较多的外遮阳材料,由于其材料特性,它在外遮阳性能发挥及建筑形式表达上都
本文以城市化与城市住房问题的关系研究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在城市化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方向与住房建设活动进行了归纳研究,并着重以当代建设国际大都市城市化进程为主要
建筑技术是器物、制度与观念一个综合体。以往国内建筑师研究建筑技术较多关注于建筑的器物形态,成果虽丰,但多为实例介绍或表皮分析,对技术制度(即技术实践活动无法绕开的游戏
建筑中庭是一种室内公共空间,由天井演变而来。最早的建筑中庭出现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中庭建筑形式和空间环境日益丰富。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