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及干湿变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南充市气象站1959~2010年的逐日地面气候数据,结合FAOPenman-Monteith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计算本区52年来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法修正了Hargreaves公式,并验证其准确性。由于初次修正后计算出的夏季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误差波动大,进而采取偏相关分析法,找出关键影响因素为日照时数,并将其引入修正公式。根据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月值,结合南充市1959~2010年的降水量数据得出不同尺度的湿润指数,来分析本区的干湿变化情况。基于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角度,本文重点分析了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的干湿状况。运用小波分析法中的Morlet小波变换处理湿润指数序列,从而分析本区52年来干湿变化的周期特征,并预测未来几年的干湿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⑴在修正Hargreaves公式时,经偏相关分析发现,该区的日照时数是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最为关键的气候因素。日照时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833,其他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为:风速、平均气温、实际水汽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⑵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计算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准确性较高,平均误差百分比控制在10%以内,仅需要气温和日照时数就可以进行计算。⑶川中丘陵地区多年平均湿润指数为1.19,属于湿润的范围,但52年来有明显的波动,总体在增大。从季节的湿润指数年代际距平看来,只有冬季与全年的变化一致,春、夏、秋季的变化和年变化较不一致。⑷从1959年至今,本区四月、伏早时期和全年都趋于湿润,倾向率分别为0.03/10a、0.21/10a和0.029/10a。伏旱时期的湿润指数增大幅度最大。只有五月是趋于干旱的,倾向率为-0.04/10a。⑸根据本区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和全年的周期特征和趋势预测:本区四月目前和未来8~9年都处于相对湿润的时期,五月目前以及未来1~3年内处于偏干期。伏旱时期在目前和未来6~9年内本区都处于偏湿期,但不排除出现某些年份发生严重伏旱灾害的可能性。从全年的湿润指数来看,本区自2007年进入偏湿期,未来6~8年都将处于偏湿期。
其他文献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地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土地资源
学位
本文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中国雪深度长期序列数据集、ERA-Interim土壤湿度等数据,以Matlab为平台分析东北地区最大雪深、累积雪深对春季土壤湿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东北地区表层土壤湿度3月、4月、及春季时间变化一致,土壤湿度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即近30年来东北地区表层土壤极显著变干,变干速率为0.020%/a,5月表层土壤湿度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
学位
随着气候环境日趋恶化,全球环境变化成为当今最受瞩目的社会问题与科学问题之一,全新世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全世界有众多史前人类文化在这个时期兴盛与衰落,该时段对未来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