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小说家威拉·凯瑟(Willa Cather,1883-1947)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死亡”这一主题,并对死亡有着深深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如何才能面对死亡,是凯瑟一直关注的问题。
凯瑟关于死亡的思考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刚开始,年轻的凯瑟对死亡怀有很深的悲观看法:若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现在又有什么意义呢?经过了一番生活与艺术上的困惑后,凯瑟在她热爱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大草原这片自然土地上找到了摆脱困境的道路,认为人靠着与充满神性的自然和艺术的连接而可以不朽。《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娅》、《云雀之歌》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随着一战的爆发,人的残忍与罪性在战争中充分暴露出来。凯瑟再一次陷入精神困境中,对于“自然与艺术是死亡的避难所”产生怀疑。这一时期的小说《我们中的一个》、《教授的住宅》、《我永远的敌人》是她悲观、怀疑色彩最浓的几部作品。1922年,凯瑟在家乡的圣公会教堂宣布自己的信仰不久,一道生命之光照进凯瑟的生命中。至此,她的生命与这道信仰之光有了连接,作品中对死亡的思考也有了新的指向。在小说《死亡迎接大主教》中,凯瑟笔下的主教对于即将来到的死亡是无比坦然甚至是渴望的,因为他很清楚,这不是最终的结局,而是通向永恒国度的途径;对于有真实体验的人来说,这不是一种虚妄的寄托与依持,这意味着整个生命。她的另一部小说《岩石上的阴影》虚构了一个在信仰根基下永不改变的社会,表达了作家对于永恒的守望。
凯瑟的创作经历了以上三个不同的阶段,这同时也是作家一生的心路历程。对死亡的思索使凯瑟的作品显示出一种对于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也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