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有效假设理论经济学家看来,股票市场价格应围绕其价值随机波动,当价格系统性偏离其内在价值时,市场多空双方的力量并会发生逆转,从而引起价值回归。然而,在单边做多的市场交易机制约束下,即便是在空(多)方看来,市场价格明显高(低)于其内在价值,由于缺乏相应的流动性资产,其做空(多)力量也难以实际形成,结果导致股票市场价格进一步偏离它的内在价值,股票市场价格运行表现出大起大落的格局。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创立,不仅彻底改变了证券市场单边做多机制的盈利模式,而且在融资融券对称性1假定条件下还保证了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融资融券对称性的条件并不能得到满足,而是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当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时,它对证券市场运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对融资融券非对称性特征进行了论证,并以我国证券市场2013年2月1日—2016年2月26日的相关实际数据为样本,分别针对平衡市、牛市、熊市的状况采用描述统计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非对称性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融资融券交易都存在数量、分布上的非对称性。随后我们利用GARCH模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IRF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长期来看,融资、融券都会对波动性的变动起到显著的双向影响,但负向的作用更大。对于流动性,融资是其格兰杰原因,融券不是,但脉冲响应显示二者都具有促进流动性提高的作用。在融资融券对于市场的影响程度上,融资的作用都大于融券。(2)短期平衡市中,融资与融券均不是引起市场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冲击对于波动性的影响都是双向作用,但主要为负向作用。方差分解显示融资、融券解释的波动性部分都极小,且两者呈现对称性的特点。融资与融券均是流动性的Granger原因,冲击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主要为正向作用。方差分解显示融资、融券解释的流动性比例大约相等,两者也呈现对称性。(3)短期牛市中,融资、融券与流动性、波动性互相不是对方的Granger原因,融资、融券受到冲击后对于波动性的作用是单向正作用;同样的,融资、融券对于流动性的作用也是单向正作用,且融资的作用大于融券的作用。方差分解显示融资对于波动性、流动性的冲击作用以及解释部分都大于融券。(4)熊市中,融资、融券都是波动性的Granger原因,二者受到冲击后对于波动性的作用是双向的,不仅会使波动性下降,还会提高波动性;方差分解显示融券的作用大于融资。流动性方面,融资、融券虽然不是其格兰杰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流动性的提高,且方差分解显示融资、融券对于流动性的解释部分还是融资大于融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