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的小麦水分状况监测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bill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作物水分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对于提高作物水分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氮(N)素作为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影响作物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农学参数和光谱反射特征,干扰水分监测研究。本研究以小麦为对象,基于不同年份、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水分处理互作的小麦池栽试验,于关键生育期获取叶片及冠层高光谱信息和相应农学参数,分析不同N营养水平对水分参数和反射光谱的影响,确定不同尺度水分指标的核心波段和特征光谱参数,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麦水分监测模型。首先,研究了单叶尺度的小麦
其他文献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化学组分存在差异,而这种空间差异既受遗传因素控制,也受生态因子、栽培措施的影响。氮素是影响小麦品质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在小麦的品质性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以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的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扬麦16、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运用籽粒分层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化学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空
Waxy (GBSS1)基因编码直链淀粉的合成,其碱基插入或缺失使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胚乳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甚至全为支链淀粉,使谷子表现为糯质。本文以引进的88份谷子品种(系)为材料,对GBSS1基因插入突变和exon2-exon4区间序列变异;以及其中53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蒸煮品质进行分析,为中国谷子Waxy基因等位变异、蒸煮食味品质与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
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稻种资源,丰富水稻育种的遗传材料,我们引进了165份国际水稻研究所在非洲进行穿梭育种的水稻新株系,于2011、2012年在湖北生态条件下进行白叶枯病抗性、稻瘟病抗性、褐飞虱抗性、稻米品质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价。本研究还用课题前期创建的中间材料华恢0242(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l, Pi2)和YR7029-69(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7, Xa21)进行杂交后多代自交,运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