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形容词词尾演变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语形容词词尾作为研究对象,立足整个汉语史,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形容词词尾的整体面貌和历时演变进行探讨,尝试还原各个形容词词尾的语法化过程,解释其构词能力下降、甚至退出形容词词尾范畴的原因,并对汉语形容词词尾演变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归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形容词词尾的判定标准及行文用例。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上古汉语形容词词尾的产生来源、使用情况和特点。我们将上古汉语形容词词尾的来源分为四种:像义动词、指示代词、语气词和连词;并从构词能力、组合词根类型和语法功能三方面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概括;最终总结出上古汉语形容词词尾整体上构词能力较强,语法化来源错综复杂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中古汉语形容词词尾产生来源、使用情况和特点。一方面我们对上古汉语形容词词尾在中古汉语的发展进行追踪,将这些原形容词词尾的使用情况与上古汉语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古汉语新产生的形容词词尾进行溯源,考察它们在中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此外,还注意到了中古汉语形容词词尾在词尾成员、词根性质和语法功能三方面表现出的“规范化”。第三部分主要讨论近代汉语形容词词尾产生来源、使用情况和特点。一方面我们对中古汉语形容词词尾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进行追踪,将这些原形容词词尾的使用情况与中古汉语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我们对近代汉语新产生的形容词词尾“当”进行溯源,考察它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此外,近代汉语形容词词尾整体上表现出构词能力下降,惰性词尾增多、语法功能逐渐分工明确等特点。第四部分主要讨论汉语形容词词尾的演变特点及原因。特点表现为:一、文言系统形容词词尾的稳定性较白话系统形容词词尾强;二、形容词词尾呈现出惰性化趋势。汉语形容词词尾的演变原因有两个: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趋势和文言、白话系统的竞争;外部原因主要是不同作品各自表达的需要。第五部分是结语。对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概括,并指出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苏幕遮”为胡语,源自古波斯的仪式活动,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集考古、艺术、文学价值于一身。作为外来文化在我国融合发展的产物,有着文化性、地域性的特点。通过对《苏幕
天然产物全合成作为有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于有机化学的开拓以及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六取代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很重要的有机物,很多的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分子都含有六取代苯环的骨架结构,本文对很多六取代苯天然产物的相关活性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并对相关天然产物的合成策略进行了总结,对于本课题开展六取代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天然产物Dimethylorse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寻找在胰腺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同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胰腺癌中生物学作用,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寻找差异基因。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恶性气道消化道瘘的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下置入气道金属覆膜支架封堵瘘口的成功率,以此探讨气道金属覆膜支架治疗恶性气道消化道瘘的近
背景和目的: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干细胞(LSCs)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耐药和复发的根源,阐明LSCs的生物学特征及耐药机制对清除LSCs进而治愈AML具有重要
本论文通过十六带的紧束缚模型计算,对于六角蜂窝状结构的锗烯晶体的电子能带结构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了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外加垂直电场和磁场对于锗烯的能带结构的调控。计算结果表明,在锗烯的类狄拉克型电子结构中考虑自旋轨道耦合后,可以打开一个可调控的带隙,这说明在能量带隙的形成中自旋轨道耦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石墨烯中的电子结构比较,自旋轨道耦合对于锗烯的带隙的影响效果非常显著,在室温下也能够呈
本翻译项目原文来自于美国陆军结构工程研究实验室出版的关于电渗脉冲防渗防水的试验报告。本报告选取了其中三个章节作为源文本。主要介绍电渗脉冲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试验过
都铎王朝时期,上下两院与国王“三位一体”的议会制度,已成为英格兰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石。玛丽一世以女性身份继承王位,先后发起一系列极具争议性的政治、宗教政策,使议会与玛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对非手术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遴选出首次确诊的272名非手术肺癌患者
缸内直喷技术在提高汽油机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其可利用均质混合气燃烧模式和分层稀燃模式覆盖整个汽油机工作区域。直喷汽油机喷雾撞壁特性研究是直喷汽油机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喷雾撞壁影响了缸内混合气形成、燃烧与排放优劣。一方面,喷雾撞壁有利于燃料液滴的二次破碎,改善燃料蒸发雾化效果;另一方面,喷雾撞壁容易产生附壁油膜,形成油膜部分的燃料难以参与燃烧从而增加了碳氢排放,同时油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