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通量蛋白组学方法在细胞和组织中已经精确鉴定了数千个蛋白的乙酰化位点。然而,大多数的赖氨酸乙酰化位点的生化功能并不清楚。针对乙酰化位点功能的研究受限于缺乏能够识别这些位点的特异性抗体。随着商业化抗体的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抗特异性位点的乙酰化赖氨酸抗体被生产出来。而针对这些抗特异性位点的乙酰化赖氨酸抗体的质量良莠不齐。本文研究了抗原表位区域多肽系列和抗特异性位点乙酰化抗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制备特异性位点乙酰化抗体时抗原表位的选择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并探索信号转导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规律。方法: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亲和层析免疫后兔血清,我们制备了55个抗特异性位点乙酰化赖氨酸多克隆抗体。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来评估这些抗体的特异性。进一步分析修饰位点附近的氨基酸性质,获得抗原表位多肽序列的特点。使用这些乙酰化抗体来检测激酶抑制剂对组蛋白3(histone 3)不同修饰位点乙酰化水平的调控。结果:在我们制备的55个能够识别特异性位点的乙酰化赖氨酸多克隆抗体中,成功获得了31个能够特异性识别内源性乙酰化赖氨酸位点的抗体。而在用ELISA分析抗体效价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裂解液时发现其中的24个抗体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分析制备抗体时使用的多肽序列,发现获得有特异性乙酰化赖氨酸位点抗体的多肽,含有较多的带电荷的、亲水的、小的,或带有柔软侧链的氨基酸。通过使用能够识别四个不同乙酰化赖氨酸位点的组蛋白3的抗体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组蛋白3不同修饰位点的乙酰化水平可以被激酶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方式调控。结论:在制备抗乙酰化赖氨酸特异性修饰位点的抗体时,可以按照我们的研究结果,选择优化的抗原表位,从而提高获得较高质量的抗体几率。我们还发现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组蛋白3不同修饰位点的乙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