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40模式是一种通用的小麦与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本试验以沈阳农业大学选育的冬小麦品系沈农138和玉米品种农大108为试材,采用4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小麦密度、小麦施肥量、玉米密度、玉米播期为决策变量,分析了20+40模式米麦间套作复合群体中冬小麦和玉米生长发育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混合产量的影响。以米麦混合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米麦间套作复合群体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
两作物产量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主要由其穗粒数决定,其次是穗数,最后是千粒重;玉米产量主要由其千粒重决定,其次是穗数,最后是穗粒数。同时,混合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玉米小麦混合产量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米麦间套作复合群体中密度和肥料因素对混合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播期对混合产量的影响呈负指数曲线变化。对各因子的独立和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单因子对混合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玉米播期(X4)>玉米密度(X3)>小麦密度(X1)>小麦施肥量(X2),在交互项中小麦密度与玉米密度、小麦施肥量与玉米密度、玉米密度与玉米播期的互作效应达到显著水平,且小麦密度与玉米密度、小麦施肥量与玉米密度之间为正互作效应,玉米密度与玉米播期之间为负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