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来,在全球化、流媒体和网络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许多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研究、社会符号学研究、话语分析、新媒体研究、语料学研究、视觉研究等都涉及多模态研究。从共时和历时角度,高阶学习型词典编纂环节也呈现“多模态化”趋势。在出版物多样性及多元化等因素影响下,高阶学习型词典释义不仅指语言文字模态释义,还包含了其他不同类型的非语言模态释义形式,涵盖视觉、声音及触感模态释义等。本研究建立在传统词典学研究基础之上,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声音语法、语言释义、插图研究及新生科技的大量理论及方法,是一项系统和综合性研究,也是对高阶学习型词典不同模态(如:语言、视觉、声音和触感模态释义等)释义间相互关联性的理论研究。论文主要采用了数据驱动与自建语料库辅助的方法,配合文献综述、定性及定量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现代高阶学习型词典中主要释义模态有哪些?(2)现代高阶学习型词典中哪些词目词需要多模态释义?(3)高阶学习型词典多模态释义如何实现三大元功能?(4)多模态释义如何实现符际间的互补和协同?同时,还讨论了纸质和电子词典在以上四方面的区别,从而提出两种现代高阶学习型词典(纸质和电子)多模态释义呈现模式,以满足高级英语学习者的查询需求。本论文将成为探索现代高阶学习型词典未来释义模式的触发器,为辞书编纂者和研究人员进行多模态词典学研究提供新范式。文献综述表明,尽管众多传统词典学家致力于静态视觉模态(图解插图)的必要性、分类、功能及美学等方面研究,极少有研究者意识到不同社会符号交际-(多模态)可以提供不同的意义潜势。本研究根据中国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阶学习型词典(纸质及电子高阶学习型词典)的基本特征及自建的两个多模态释义语料库(纸质及电子高阶学习型词典多模态释义语料库)的统计数据,对运用于高阶学习型词典中的多模态释义类型进行了系统识别、计数、分类和梳理,较全面地研究了纸质和电子高阶学习型词典中的视觉(静态、动态、语言-视觉)及声音模态如何实现三大元功能:再现、互动及组篇功能。此外,本文对起到链接其他模态释义桥梁作用.的触感模态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对纸质和电子高阶学习型词典中各模态释义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比较。该研究的意义及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1)本研究对高阶学习型词典多模态释义进行了系统、全面梳理,指出了纸质同电子高阶学习型词典在多模态释义类型(语言、视觉、听觉、触感)配置方面的异同。(2)本研究展现了高阶学习型词典(纸质及电子)视觉模态释义全景图,对具有代表性的纸质及电子高阶学习型词典中的静态、动态及语言-视觉模态释义的词目数量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它们的词类和涉及的释义内容进行了统计和梳理。研究还发现了五种视觉模态释义类型,主要涵盖视频剪辑、照片、绘画、概念地图及图表等,构成了从最现实到最抽象的连续体。(3)本研究将当代高阶学习型词典释义视为一个整体的多模态释义生态系统,不同模态释义不仅相互依存,而且相互关联。根据理论和分析框架,论文研究了静态视觉(照片、绘画、概念地图及图表)、动态视觉(视频剪辑)、语言-视觉及声音模态释义等如何实现的三大元功能。该文也是对动态视觉模态释义互动意义和组篇意义研究的首次尝试。此外,还对电子高阶学习型词典中起链接其他模态释义的触感模态进行了详细论述。(4)多模态释义的编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词典编纂者、语言学家、翻译人员、计算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电子词典是未来学习型词典编纂的发展趋势。电子词典的技术驱动特性使其比传统纸质词典具备更多的“多模态”及“多媒体”功能。因此,本研究针对纸质词典和电子词典分别建构了两种与之相对应的高阶学习型词典释义呈现模型。(5)在“多模态化”及多元识读已成为人类阅读及交流的习惯和新趋势的背景下,现阶段对高阶学习型词典不同模态释义的配置研究将为词典编纂和研究者提供全新视角。总之,本研究从多个维度揭示了多模态释义是当代高阶学习型词典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辞书编纂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研究有一定理论及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