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课堂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学的媒介。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自上世纪70,80年代起,教师话语便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早期的研究者以研究教师话语的语音特征和语法特征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大量研究充分揭示了课堂交互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话语中的课堂提问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因此,国内外更加深入地探讨二语习得或外语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对语言教学课堂中的教师提问作了更细致的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从提问的种类、分配、等待时间、反馈等方面,找到问题,并提供对策。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对相关理论进行简单回顾及罗列,略显杂乱,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尝试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在社会建构主义的框架下,综合前人理论,并以此提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提问技巧。此外,还试图通过自然调查法和实验法来检测上述提问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大连某高校的6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的学生作为受试对象。笔者先以观察者的身份,对上述班级的英语课进行听课,并录音。对听课结果,从提问的类型、问题的分布、等待的时间、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选出问题最为显著的2个班级,作为下一步研究对象。接着笔者以教师的身份,用上文论之有效的提问对策,对这2个班级进行授课,并将整个授课过程录下来,并从下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长度、学生话语量所占课堂的时间、能够恰当回答问题、主动发问的比例等。从实践的角度,再次证明了本文提到的提问对策对改善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是行之有效的,从而达到促进英语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