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研究——基于创新系统理论的视角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速和推动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构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重要内容。创新系统理论由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构成。它以知识和信息经济为背景,把创新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而非线性的过程,强调国家和区域政府政策在激励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创新系统理论成为创新研究的前沿。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政府农业技术创新供给政策激励上,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激励政策和创新环境激励政策研究不足。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关注微观主体的采纳行为研究,而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由于把环境和生态变量纳入农业技术创新函数而引起的农业技术创新本质、内涵改变,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新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研究不足。针对这种现状,文章结合知识和信息经济这一时代背景,基于创新系统理论的演化和系统的观点和视角,分析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体系,以弥补目前相应研究的不足。   本文以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是什么(内涵界定)→怎么样(经济学分析)→如何做(国外借鉴)→应该如何做(现状和改进措施或对策)的研究思路,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模型构建、历史和对比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进行研究。全文分三大部分、共八章。   第一部分为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激励的基本理论框架构建部分。由导言、创新系统理论综述、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激励三个章节构成,解释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通过重点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内涵界定、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相异性分析,指出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进而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理论渊源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农业技术创新中激励政策的演变机理和对我国1949-2005年之间的农业技术供需状况阶段变化分析,说明需求激励政策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分析,提出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资源和环境外部性问题、知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技术路径依赖问题、创新体制障碍问题和能力不对称问题。   第二部分为欧美国家经验、比较和借鉴部分,回答了“如何做”的问题,就欧盟和美国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由于环境和生态变量引入而引起的以上五个问题采取那些对应的政策和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两区域的政策经验进行对比,提出当前制约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需求的主要政策:化肥产业政策、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绿色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产业组织政策。   第三部分由四个章节构成,解释了“应该如何做”的问题。   第五章首先对我国化肥当前供需状况新的变动和特征以及化肥产业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进而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化肥限价、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对于农业生产者的技术采纳行为,化肥替代和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行为、化肥企业自身的创新行为和化肥替代品的创新作用机理进行经济学分析和模型构建。提出制定和实施以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为目标的化肥产业政策,通过取消化肥限价和优惠政策来激励化肥替代和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研发机构、化肥企业的技术研发;明确化肥企业定位,构建化肥产业创新系统;发挥WTO“黄箱”和“绿箱”政策的作用,通过向农户直补,激励农户技术需求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主要通过对“波特假说”的理论解释和证明阐明严格的环境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农业环境管制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在对我国目前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具有实现“波特假说”的跳跃式发展,实现“创新补偿”和获取“先动优势”潜在机会,提出了构建农业环境政策、农业发展政策与农业技术政策整合的区域创新机制和农业环境管制的建议。   第七章在对绿色农业产业政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绿色农业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绿色农业产业政策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现状,提出依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以创新导向的绿色农业产业政策体系,根据区域绿色农业产业发展阶段和自标市场细分,采取不同的政策策略,构建绿色农业产业补偿机制,发挥声誉模型的内在约束功能,教育和培训对绿色农业产业生产者的甄别功能。   第八章以新制度经济学和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演变的机理和农业组织化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功能。对我国目前在农业产业组织化发展和研究的争议问题:组织化发展缓慢问题,产权问题、“一股”和“数股”独大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文章指出农业产业组织化是一把双刃剑,即可能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因此所有争议问题都应置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考虑。同时强调了把大学、科研院所、农业协会等合作构建的松散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向紧密型、实体化发展。   本文以创新系统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从创新系统理论的视角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本质、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在研究视角上具有创新性。本文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理论进展进行疏理,构建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基本理论框架或政策体系。对欧美国家的经验进行了经验对比和借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对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研究的不足,在研究的内容和相关问题的认识上获得一定的突破。对我国的化肥产业政策、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绿色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相应政策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了有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达到了一定的研究目标。   本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由于研究课题比较新,相关的可借鉴的国内的资料相对较少,探索性和尝试性分析较多,更多注重了理论和数理经济学方法的分析,和国内问题的整合分析,缺乏实证案例和数据配合。在分析中强调需求激励和环境激励,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回避了农业技术创新系统的供给激励政策的分析。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致力于创新系统的整个系统的激励政策研究和我国区域农业技术创新系统构建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产品供应的增加,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在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也长期低于其他居民,因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市场导向改革首先从农业扣农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62例小儿喉乳头状瘤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3月-2019年9月收治,采取奇数偶数法将其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
目的:探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分成两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
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高层住宅建筑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地产开发的重点项目,该类工程的造价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实际发展,对高层住宅楼土建工程造价进行系统研究的呼声与日
目的:分析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焦虑心理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2月份到2020年4月份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18例,按其护理方式分组,其中59例接受常
新疆是仅次于内蒙古的我国重要的羊毛生产基地。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是新疆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一,为新疆细毛羊产业水平提高和农牧民增收做出了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中国的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广大农民从改革中得到的利益相对有限。随着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