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克隆抗体药物因其具有特异性高、均一性好、灵敏度高、可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肿瘤、移植排斥、病毒感染等疾病领域。单抗药物在生物制药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该药物的生产中,为了确保单克隆抗体药物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促进本领域有序良性的研发和竞争,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质量控制提出新要求。本论文使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单克隆抗体药物消光系数、纯度以及活性分离进行表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检测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单抗药物产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大小变异体,如前体、某些降解产物。变异体的现象会对单克隆抗体药品产生一定的损害,如使药品中蛋白单体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蛋白质药活性。因此对单抗药物的纯度表征以及大小变异体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优化了样品在非还原条件下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方法的孵育温度、时间以及缓冲液pH值。对比了该样品在毛细管电泳还原与非还原条件下与体积排阻色谱联用紫外、示差、多角度静态光散射检测器方法下单体纯度与大小变异体。三种方法联合使用增加了样品纯度表征的准确性。(2)单抗药物消光系数不仅是单抗药物重要的理化常数之一也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值准确性的关键。本论文提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氨基酸分析仪法和SEC-UV-RI-MALS法三种检测手段联合使用对抗体消光系数进行校准,对比了理论消光系数与实测消光系数的差异,为单抗药物消光系数的定值提供了参考。经计算其差异值为0.031%~5.814%,该单抗样品实测消光系数与理论消光系数差距不大。同时计算了该样品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下的质量浓度以及该方法的不确定度。(3)常用的测定活性方法如细胞毒性试验、体外细胞增殖差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存在重复性差、精密度不高、操作复杂、可能会破坏蛋白质活性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选则分离条件温和、基本不破坏蛋白质结构的体积排阻色谱技术、非对称流场流技术对单抗样本进行分离表征,分别优化关键参数,确定分离度、回收率最佳的条件,提高了分析方法的重复性以及精密度,为后续抗体药物活性表征提出新思路的同时也为与其他检测器联用从而实现单抗药物的精准质量控制开通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