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乃强《红字》中译本的叙事聚焦和引语转换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zid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撒尼尔·霍桑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小说《红字》于1850年首次出版,因其超越传统小说风格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和独具匠心的叙述技巧使该作品在西方文坛的地位愈久弥新,西方众多学者和评论家对其研究源源不竭。但在国内,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才出现第一个《红字》中译本。国内对《红字》的翻译研究大多停留在语言学、诗学、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等方面。也有少部分论文、期刊曾探讨过《红字》的叙事特点,但从叙事学角度探讨《红字》中译本的文章却屈指可数。叙事学是一门年轻却影响深远的学科。通常,国内将叙事学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批评研究中,将之应用于文学翻译的研究却不多见。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员有很强的叙事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上。霍桑的《红字》正是以其多元化的叙事视角和丰富的引语转换来呈现其精湛的叙事风格。因此,在翻译《红字》时,译者除了要抓住原作与译作的语言差异,更需着重把握原作叙事特点以充分体现原作者在创作时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及其叙事意图。译者若是忽略这两点,原作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便难以在译文中保留和再现。本文以姚乃强译的《红字》为研究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采用对比研究法,对比分析原作和译作,以探讨译者在翻译《红字》时,是否成功把握叙事视角和引语转换这两点,成功再现原作叙事风格,从而在译作中建立相应的叙事类型,并重新评价《红字》姚乃强译本的价值。通过分析与探讨,本文发现:在叙事视角和引语转换这两方面,除了有少部分内容翻译不当外,大多数情况下译者都较为成功地再现了原著的叙述特色。因而,本文作者得出结论:译者在进行小说翻译时,须充分把握原作中的叙事聚焦和引语转换,并在译文中做到传神再现,原作的艺术精华及创作特色才得以更好地呈现于译作读者面前。鉴于我国学者从叙事学角度进行翻译批评的研究尚为少数,通过对《红字》叙事视角和引语转换的分析研究,本文希望能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这部小说的翻译批评研究抛砖引玉,同时,为其它外来文学作品的译入贡献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正>目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和过氧化氢酶(CAT)构成抗氧化系统。抗氧化系统损伤增加氧化应激,并对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病(CVD)的发生起
会议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围手术期中,与隐性失血量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10-2018-10行PLIF手术治疗8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
<正> 目的: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超声观察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结石与癌变情况,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超声诊断
会议
运用不稳定的训练方法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从而达到锻炼核心区域肌肉和提高身体稳定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不倒翁"的不稳定性原理,把不倒翁的不稳定性和运
乳胶基质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内相液滴是硝酸铵等无机盐的过饱和水溶液。在现场混装乳胶基质的远程配送过程中,自然储存和道路运输振动是影响乳胶基质稳定的主要因素。对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建筑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
研究以女性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探讨男性和女性在对吸引力面孔图片进行再认加工时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