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中两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世人共知,如今的陶瓷工业越来越受到西方先进国家的挑战。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两国之间关于白瓷的研究开展的不是很积极,成果也不显著。本文通过历史和比较的方法对两国间白瓷艺术和生产做了初步的研究,并以中国德化白瓷和韩国廣州白瓷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分类、历史发展的过程、艺术特征、美学追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剖析。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出现的。自唐以来,中国的制瓷技术陆续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以中国陶瓷为渊源的韩国,其陶瓷艺术实际是从中国这一主流分出的支流。无论是韩国高丽时代的青瓷,或是朝鲜时代的白瓷,都是在中国文化和中国陶瓷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然而,高丽的青瓷和朝鲜时代的白瓷,又充分表现出韩国民族对陶瓷艺术的独特理解,而且形成了素朴淡泊、刚柔并济、又不失华彩和飘逸的民族文化和审美特征。德化白瓷是中国古代制瓷史中最具特点的一大窑系。它的烧造始于唐宋,盛于元明清。几百年来,德化白瓷收藏遍及欧亚美非各国,被欧美收藏界视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韩国著名学者郑良慕把朝鲜白瓷的变迁过程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把朝鲜王朝时期的白瓷,按照纹样、染料、色泽等的不同而分为纯白瓷、青画白瓷、铁绘白瓷、辰砂白瓷、象嵌白瓷五种。作者在比照上述阶段和种类,相应地选取了德化白瓷在同一时期,即在明清两朝时期的特征,对韩中两国的白瓷进行了比较。为了使我的比较研究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者以点代面,以小见大的方法首先将白瓷做了传白瓷和青花白瓷两个分类。再从政治历史背景、胎釉结构、雕塑技法和特点、器皿造型、历史地位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和系统的比较通过对德化窑产品和韩国白瓷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后,发现因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瓷器制造工艺和艺术方面现在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韩国已经自成一体,中韩两国之间的白瓷制造业也各有千秋,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激烈竞争下的互利双赢,已经成为了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