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分析是对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时某种疾病传入的概率及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管理和交流的方法和过程。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透明性、可防御性。其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量迅猛增长,由贸易引起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越来越引起各国重视。鉴于风险分析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WTO、OIE等国际组织力促各成员在动物及其产品贸易中采用;澳大利亚、美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遵循国际规则,对进境动物及其产品实施风险分析。而我国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口风险分析工作,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都处于初级阶段,不符合当前动物检疫国际惯例,也不能有效的防止或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本论文适应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当前我国动物防疫检疫形势的迫切需要,全面分析了进口风险分析的国际规则和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结合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以及风险分析原理,从生物学因素、商品因素、国家因素和经济学因素四个方面提取进口风险分析要素,初步构建了我国进口风险分析要素框架,分析了完善我国进口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建议科学合理地确定国家“适当的动物卫生保护水平(ALOP)”,充分利用SPS协议关于风险分析的模糊性概念,设置项目组制度,实施评估和管理职能分离的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的指导性法规和准则,并重视同利益团体间的相互交流,将风险分析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