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证素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ke198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从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广安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纳入病例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相关信息,填写病例报告表(CRF),并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探讨证素、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一般资料:182例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占57%,女性78例,占43%。年龄介于45-99岁,平均年龄78.1 ±8.62岁。本研究中脓毒症心肌损伤常见原发病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占比依次为80%、11%、6%。常见基础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依次为68%、54%、41%、20%。2.常见证素及组合情况:以虚实为纲,证素组合情况及比例如下:虚实夹杂证102例,占56%;实证63例,占35%;虚证17例,占9%。实证证素以痰证、热证及血瘀证为主,所占比例依次为25%、18%、18%。常见虚证证素及所占比例为气虚证占11%,阴虚证占8%,阳虚证占6%。证素组合以三证素组合最多见,共106例,其次为两证素组合,共52例。其中三证素组合及所占比例:气虚血瘀痰证占41%,阴虚热血瘀证占29%,阳虚痰湿证占23%;两证素组合及其构成比为:痰热证占76%,热毒证占16%。3.SIMD患者临床常见证型例数及比例如下:气虚血瘀痰阻证46例,占25%;痰热阻闭证38例,占21%;阴虚热结血瘀证32例,占18%;阳虚痰湿内阻证26例,占14%。4.常见证型与理化指标的关系:阴虚热结血瘀证组cTnI最高,痰热阻闭证组最低(P<0.05)。阳虚痰湿内阻证组与痰热阻闭证组比较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虚痰湿内阻证组的FT3及FT4最低,与其他证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5.常见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在ICU住院天数、APACHEⅡ评分、病死率方面,阳虚痰湿内阻证组与痰热阻闭证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1.证素证型分布情况: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常见实证证素为痰证、热证与血瘀证;虚证证素以气虚证、阴虚证与阳虚证为主;证型以气虚血瘀痰阻证、痰热阻闭证、阴虚热结血瘀证与阳虚痰湿内阻证为常见。2.常见证型与理化指标的关系:阴虚热结血瘀证的cTnI值明显高于其他组,提示阴虚热结血瘀证的SIMD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较其他证型严重。阳虚痰湿内阻证的FT3及FT4明显低于其他组,pro-BNP明显高于其他组,提示阳虚痰湿内阻证患者应预防心衰的发生。3.常见证型与预后相关性:SIMD患者中阳虚痰湿内阻证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香港地区妇女怀孕前的中医体质与产后状况的相关性展开研究,了解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怀孕前的身体状况及相关因素;透过利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的决策树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长期发展的严重结果,是一系列症候群。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防治一直是中西医研
  目的:运用静息态fMRI技术研究针刺手厥阴心包经上曲泽穴在大脑中的激活区域,分析与前期针刺心包经单穴、随机选穴、全经腧穴所激活的脑区在大脑中功能定位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