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本质属性的两重性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的本质属性是历史学本质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构成了历史学的性质。历史学的性质问题,是历史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在史学理论领域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学是指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指区别于客观历史的主观历史。主观历史在认识论范畴内,指的就是历史认识。历史学的性质,实质是历史认识的性质。对于历史学的性质,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具有两重性。本文借用历史学两重性这一术语,探讨历史学的本质属性:第一,是要界定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概念;第二,是要分析历史学两重性产生与存在的内在根源;第三,是要深入到历史学的史实层次和解释层次,考察它的每一种特性分别在两个层面中的具体体现。历史学的两重性,即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是指历史学的一部分属于科学,另一部分属于艺术,而是指历史学即具有科学的本质属性,又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历史学具有两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质是历史认识的真理性与意识形态化,是以探求历史真理的形式去表现现实人的价值要求,因此历史学在本质上是现实性的。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也不是以史实层次和解释层次的区分来界定的。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作为历史学的本质属性,是现实性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与历史学的存在直接同一的。史实和解释作为历史学的两个层次,是历史认识阶段性的体现。因为在每个阶段上历史学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所以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历史认识的真理性与意识形态化,在史实层次和解释层次中都是存在的。本文运用历史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以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结合的手段,分析历史学两重性的内在根源,考察历史学两重性的外在体现。对于历史学两重性的内在根源,本文采用动力学分析和静力学分析两种方法。动力学分析即矛盾分析。历史学的本质是由历史学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历史学的特殊矛盾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矛盾群体。在这个矛盾群体中规定历史学本质的特殊矛盾就是历史学的基本矛盾。历史学的基本矛盾规定了历史学本质的现实性,以及作为其本质属性的两重性。静力学分析即认识图式分析。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实质是主体因素通过认识图式的形式认识历史原型体的过程,表现为认识图式与历史遗存体、历史延伸体之间的双向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即可能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历史认识,也可能形成具有艺术性的历史认识。考察历史学两重性的外在体现,就是要系统的阐释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每一种特性分别在历史学的史实层次和解释层次中的实现状况。历史学二重性在两层次的体现,既是指认识的过程,又是指认识的结果。虽然在某一具体的历史认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往往是无法彻底分开的,但是为了认识的需要仍然有必要分别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截止至2012年1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3.56亿,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时,不再单单使用电话和短信两种方式,电子邮件、IP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网络对讲机、SNS这些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1-磷酸鞘氨醇(S1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冠心病组(63例),用Leaman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
近代上海城市公园的形成源于西方列强侵华后的文化移植和当时沪人对西方社会生活形态的向往。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第一座公园——"公共花园"的开放,上海租界开始出现许多欧
随着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和公路的交叉相互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新建和改建铁路采用隧道下穿方式跨越既有铁路和公路的工程越来越多。新建
目的探讨音乐运动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upperma评分法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益阳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
仿拟作为一种修辞格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被视为最活跃的一种语言现象。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仿拟修辞手法运用巧妙,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与魅力。然而,由于来自语言形式和文化负
保险欺诈是世界保险行业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它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与业务拓展。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反欺诈方面的研究与工作,并且取得了
<正>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随着治疗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得以存活下来,从而使得心力衰竭的发生机会越来越大。利尿剂是心力衰
人力资源规划是从确保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角度出发,对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上进行预测分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