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身体的本源性回转——从维柯到后现代的身体叙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的现代叙事从尼采开始,在与精神的纠缠对抗中,感性的身体逐渐从沉重的二元束缚中挣脱出来,并参与到个体在世生存的意义建构活动中去,成为个体在世的栖居之所。柏格森主义、现象学诸理论以及狄尔泰的哲学为主体身体的建立扫清了障碍,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标志着身体在现代世界中主体叙事的开端。不过紧随其后的后现代思潮很快瓦解了身体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肯定身体的欲望诉求,一方面又陷入了物欲的漩涡,造成对个体生存的欠负。本文认为,一种一元/多元的身体观需要在后现代社会中被确立,并在借鉴多种后现代理论的情况下承担个体在世生存的意义。  本文将身体的哲学话语置于从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后现代这样一个漫长的序列中来考察其内涵的演变,始终把身体与个体生存联系在一起,从存在的角度对身体的现代话语进行阐释性的批判。绪论部分主要对身体与存在的关系给予纲领性的概括与提炼,以海德格尔的“回转”概念描述身体从现代到后现代的一系列变化,同时对身体在本文中的阶段划分依据作一番简要的说明。第一章主要论述维柯、尼采和费尔巴哈的身体美学,他们开启了身体的现代叙事;第二章主要论述柏格森、胡塞尔和狄尔泰的身体美学,他们从理论上消解了一直缠绕在身体与灵魂之上的二元论基础;第三章主要论述梅洛-庞蒂、舍勒和美国实用主义的身体美学,前两者意在建立主体性的身体观念,而后者已经开始从主体概念走向场域概念。第四章主要论述拉康、福柯等后现代身体美学,他们在拆解身体主体的同时又为身体的重构提供了可能。结语中本文再次对身体与存在的关系进行梳理,并以“在场”与“缺席”的概念来把握身体在现代叙事的多重状态,从而为身体在现代社会的的存在维度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石煤钒矿开采过程中的大量废石,由于露天堆放而导致周边环境产生重金属污染。以湖北某地石煤钒矿废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实验室静态淋溶试验发现,淋出液中V,Pb,Cd,Cr,As溶出
本文以明末清初以来,科学与儒学发生交汇作为背景,研究阮元是如何将科学精神融入到儒学传统中的。学界对于阮元的科技思想——主要以《畴人传》为代表——以及他的西学观都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