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血管生成、侵袭性、瘤周水肿和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脑膜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并用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脑膜瘤组织和正常脑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收集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52例脑膜瘤组织中,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5%,其中弱阳性(+)9例表达率为17.3%,阳性(++)17例表达率为32.7%,强阳性(+++)7例表达率为13.4%;正常脑膜组织中无M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52例脑膜瘤组织中MVD均值为71.8±27.8,10例正常脑膜组织MVD为25.8±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7<0.05)。其中,Ⅰ、Ⅱ级脑膜瘤中MVD为52.8±18,Ⅲ级脑膜中MVD为81.7±2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36<0.05.)。33例MK蛋白阳性组中MVD均值为82.0±27.7,19例MK蛋白阴性组中MVD均值为53.3±17.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9<0.05)。呈弱阳性(+)、阳性(++)及强阳性(+++)表达者,MVD均值22.3±11、43.4±12.5及67.8±14.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6<0.05);MK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rs=0.756,P=0.045<0.05).MK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大小、形状无关(rs=0.4524,P=0.089>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分类(rs=0.3785,P=0.0024<0.05)、侵袭性(rs=0.7412,P=0.0087<0.05)、血供(rs=0.6518,P=0.041<0.05)、瘤周水肿(rs=0.6142,P=0.032<0.05)密切相关。
结论:MK蛋白在脑膜瘤组织中有过度表达;脑脑膜瘤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侵袭性、瘤周水肿及临床病理相关;MK蛋白可以作为临床上对脑膜瘤生物学行为进行判定的指标。抑制MK的表达,有望为高表达MK的脑膜瘤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