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报告选用的文本是潘洵的《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该书讲述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并且结合历史论证了重庆大轰炸期间中国人民的抵抗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重庆大轰炸就一直是中国史学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翻译报告将围绕这一话题的翻译问题进行讨论。笔者此次负责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第四章的翻译。本章主要对重庆大轰炸时期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其中涉及大量统计表格及档案名称的翻译,翻译时需以准确、严谨、专业的态度,使得译文准确、客观。由于中国与英美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度量衡单位,所以翻译时应考虑两者之间的转换。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十分重视翻译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与译语读者对译本的反应,强调翻译可以在正确传递意义的基础上有条件地改变形式,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在语言与文化上的功能对等。本文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第四章中的数据翻译进行探讨,分析英汉数字及量词翻译的差异,以期为其它文本中的数据翻译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