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也愈加深入,因此发电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机组性能,做到节能降耗,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整合识别繁杂生产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发电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发电企业亟待采用一套实时化、精细化的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of PlantLevel,简称SIS),是由我国专家根据国内火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于1997年率先提出,并初步确定了该系统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进步,SIS的作用和价值目前已被发电企业广为认同。300MW以上等级火力发电厂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复杂的主、辅设备,SIS系统接受来自生产现场底层控制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根据系统及设备模型和专家操作经验,对相关数据按照工业算法进行提炼与筛选,以简洁、直观的界面,将分析结果提供给管理者,达到超前诊断设备状态、及时发出劣化预警信息、快速锁定故障设备、缩短故障响应时间、随时提供优化指导建议的应用目的。可防止因忽视生产数据的关联性和代表性,未及时对异常数据作出快速响应,从而引起设备故障的扩大化或者机组效率的降低,能充分保障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首先对SIS系统的概念、发展过程、作用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以潍坊电厂为例,从当前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对SIS系统的应用背景进行了介绍;对SIS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对SIS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及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SIS系统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电厂负荷优化流程以及负荷分配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从技术层面,为企业推行营运改善、对标管理、可靠性控制,加强精细化管理等作出了贡献,为实现经济目标控制下的全厂协调生产提供了决策支持。实践表明,充分利用SIS系统,在提升火力发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