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凝视的旅游地形象提升研究——以南京栖霞山风景区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形象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多集中于旅游认知形象层面,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以及整体形象三个维度进行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旅游凝视研究以视觉文化和旅游体验为切入点,为旅游形象认知、感知以及评价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国外相比,旅游凝视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步的理论探索阶段,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应用方面的开拓。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搜索引擎获取基础数据,综合运用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审美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将旅游形象研究中的传统方法(因子分析法)与新的“图片表征”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符号学方法)相结合,从认知、情感和整体形象三个维度系统深入地探究了旅游地形象的提升,提出了基于旅游凝视的旅游地形象提升概念框架,并以南京栖霞山风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基于旅游凝视,从视觉文化和旅游体验角度出发,将旅游形象视为一系列符号意义的综合体进行分析,揭示了视觉体验对于旅游形象建构的重要影响。   (2)运用内容分析法更为细化、全面地分析了旅游者的认知形象,揭示了旅游者对形象要素的认知重点和偏好。   (3)运用符号学方法更为细化、深入地分析了旅游者的情感形象,揭示了旅游者对形象要素不同内容和强度的情感体验。   (4)基于旅游凝视的旅游地形象提升的概念框架为旅游地形象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将“旅游凝视”理论引入到旅游形象研究中,提出了旅游地形象提升的概念框架,为我国旅游形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其他旅游地形象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2)探索了内容分析法与符号学方法在旅游认知与情感形象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旅游凝视的旅游地形象提升研究为旅游研究者拓展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同时也对我国旅游地形象的规划管理,以及推进现代旅游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区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区域经济之间并不是彼此隔绝的“孤岛”,而是相互关系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其内在因素,而是越来越多的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近年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流域中段,县内地貌切割较深,地质构造发育,地震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县域内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人类活动集中且强度较大,人地矛盾突出。县内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受破坏的生态环境修复难度极大。开展泸定县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有利于保护县域的生态地质环境稳定性,预防生态问题发生。通过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和遥感数据,集成生态地质环境基础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选取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口与土地资源分布越来越不均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借助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来解决,人类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
目前我国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再抱有厌学的心态,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本文将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进行简要地探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乐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理论性的东西有很多,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们讲述理论知识,学生是不易接受的,这就需要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