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是经营风险、管控风险并承担风险损失、获取风险收益的特殊企业。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的好坏评判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机构多少、规模大小和利润多少,资产质量的好坏、风险管控能力的高低已成为社会各界及监管机构衡量一家银行运营能力的重要的指标。当前,面对中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格局和中国经济稳中趋缓的总体发展态势,随着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呈现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转轨时期,以商业银行为媒介的直接性和间接性融资仍是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主导融资模式,因此信用风险也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核心风险。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的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区域性、行业性、内部控制缺陷等因素引发的多种信用风险案件频发,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稳步双升态势。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大多数不良贷款是因为企业提供的报表和资料虚假,表面具备授信条件,而实质不具备条件、偿债能力不足,即授信用途有问题,第一还款来源没有保障。多数授信出现问题是准入问题,即“先天性不足,后天再加强营养也难以弥补”;也有少部分不良贷款是授信后管理不到位,银行没有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和偿债能力等方面出现问题,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退出授信措施形成。授信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巴塞尔协议III的推出,带动各家商业银行出台新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式,以提升信用风险管控能力和信贷质量为基础,通过覆盖全业务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措施,走高质量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将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提升到银行战略高度。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华夏银行长春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为题,尝试针对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理论基础与分析研究,提出华夏银行长春分行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相应建议与解决策略。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重点阐述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背景,第二章与第三章,主要针对华夏银行长春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介绍和重点分析,第四章,根据上述分析与研究,总结并提出当前华夏银行长春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