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规模区域电网互联后,电力系统中局部扰动引发连锁故障的几率日益增加,严重影响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的广泛应用表明扰动发生后频率动态时空分布特性逐步成为大规模电力系统的显著特征。波动理论通过分析频率动态时空分布的产生机理及扰动传播规律为扰动源定位提供了新思路,从扰动传播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扰动源定位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本文首先针对频率动态时空演变特性等问题,建立均匀链式系统中的频率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区域电网互联后,电力系统中局部扰动引发连锁故障的几率日益增加,严重影响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的广泛应用表明扰动发生后频率动态时空分布特性逐步成为大规模电力系统的显著特征。波动理论通过分析频率动态时空分布的产生机理及扰动传播规律为扰动源定位提供了新思路,从扰动传播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扰动源定位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本文首先针对频率动态时空演变特性等问题,建立均匀链式系统中的频率动态时空演变模型,描述了机电扰动引发的频率波动在简单系统中的传播特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发电机惯性分布对扰动传播的影响,以电网拓扑结构为基础,建立电力系统框架结构模型,讨论了发电机惯性在作用域内的等效作用方式,进而推导了计及网络空间位置信息的扰动传播速度公式。继而研究了检测装置的优化配置方案并对求解系统中任意两点最短传播路径的Floyd算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确定复杂网络结构中两机组之间存在多条支路的情况下,初始扰动到达监测点的传播路径。研究发现可将发电机、监测装置等元件抽象为几何平面中的点,扰动源的定位过程是已知速度大小、传播时间、传播路径、参考点位置,确定待求点位置的过程。最后分析了平面内的基本定位方法,利用频率动态时空分布特性,基于双曲线相交定位法提出了电力系统扰动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并在PSS/E仿真平台借助3机9节点标准系统以及云南电网离线数据对扰动到达时间差定位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定位方法在使用较少监测装置的情况下仍能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扰动源定位的可靠性、准确性。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三级课程”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对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又能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以突显学校育人特色。笔者在某中学实习期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将其应用于工业制造将成为一大趋势。本文针对这一点展开论述,浅析了3D打印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湖北省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以及3D打印技
“日积月累”板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教学板块,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依然保留了这一板块,并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过查阅发现已有的研究对此板块的论述少之又少,但是“日积月累”板块是贯彻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载体,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普及时间还短,教师在教材了解,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想要探究三四年级教材中此板块变化情况和教学实施的具
<正>铁皮石斛是著名的药用兰科植物,目前商品铁皮石斛绝大部分来自人工种植。不同铁皮石斛居群、生态类型或人工培育的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的植物学形态性状和品质差异,选择具
通过问卷设计、试测正测、数据处理,探索了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内在结构。从数据统计结果得出:(1)自编量表设计较为合理,信度效度较好;(2)高校教育管理人
612年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和航海精神
医保制度是民生之重,然而骗取医保金的行为却日渐增长,理论界对诸类行为的认识又存在着不同理解,致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损,为了对该行为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知,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笔者选择了苏某某等人诈骗案为例,梳理出本案的争议焦点,从争议焦点入手深刻剖析骗取医保金行为的司法认定、共同正犯的构成要件等问题。希望能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本篇文章的正文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案情简介以及争议焦点,其中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化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要重视巧设疑问,激发高中生自主探究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立足于本校的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对学院不同系部、不同专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