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毕业生就业质量。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的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承受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参与了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是摆在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科学的做法是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发,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措施改进现状。目前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着眼点大多放在就业率这类型指标上,未能很好地分析影响就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国家的就业体制等。特别对珠江三角洲这种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极少调研。本文以珠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城市—中山市为调研对象,重点调查和分析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首先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了该届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地区、工作稳定性、月收入、岗位工作基本能力、接受就业指导情况、对母校的评价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广东省2010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总结出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状况和就业特点,即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理性、就业率高、月收入基本达到期望底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学生对就业满意度高等情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因素,通过比对和开展访谈,寻找问题的根源,了解到学生个体的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等对就业构成全方位的影响。于是笔者学习和研究了国内外就业工作的一些有效做法,结合珠三角社会实际,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途径:就学校而言,对学生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指导、应聘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加强专业建设,特别是专业布局要与区域产业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模式要与岗位要求对接;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就业帮扶,如:规范用人单位的就业准入制度、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切实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理念,端正就业心态,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能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就业情况不断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调研,构建学生、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位一体”共同努力促就业的格局,为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