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的数量正急速上升,成为我国人口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增加的因素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药能标本兼治,可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并具有独特的治疗理论和作用,发展空间很大,有可能在消退和逆转AS斑块方面发挥潜在的防治优势。而丹蒌片是以瓜蒌皮,丹参、赤芍、薤白,川芎等组成,具有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很多临床研究表明丹蒌片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疗效显著,但丹蒌片与抗AS的强效他汀类药物疗效的对比以及丹蒌片治疗的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外膜损伤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丹蒌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自然消退和逆转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70只雄性新西兰兔采用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颈动脉外膜损伤的模型,行左侧颈动脉血管外膜损伤,对侧行假手术,术后继续高脂(1%高胆固醇)喂养8周后改为普通饲料喂养,随机分为5组:自然消退组(n=12),低剂量丹蒌片组(n=12)、中剂量丹蒌片组(n=12)、高剂量丹蒌片组(n=12)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2),治疗16周。2.血脂的检测:分别于实验开始、8周末及24周末于兔耳缘静脉采血2ml,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斑块高频体表超声检查:分别于实验开始8周末和24周末处死动物前对实验兔进行颈动脉体表超声检查,使用显微超声影像系统Vevo770探测左侧外膜损伤管侧和右侧假手术侧颈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线超声参数,观察动脉内膜有无增厚及斑块部位、大小和回声特点,以二维超声于颈动脉长轴和短轴切面观察颈动脉斑块。4.病理学检查:留取两侧颈动脉标本,做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比较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病变中的细胞成分。5.炎症因子检测: ELISA方法检测兔血清hn-CRP、MCP-1、IL-6、TNF-a、ox-LDL、IL-10及Adiponectin水平。6.定量PCR分析:检测血管病变组织中MCP-1、ICAM-1、TIMP-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1.AS造模前后实验兔血脂水平的比较:实验前各组动物的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8周末造模组动物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TC和LDL-C升高最为明显(P<0.001)。第24周末,丹蒌片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TC、LDL-C均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01), HDL-C水平较自然消退组有所升高(P<0.05)。低剂量、中剂量丹蒌片组TG水平与自然消退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但高剂量丹蒌片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之间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2.高频体表超声:与自然消退组比较,中高剂量丹蒌片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内径(LCCAD)及斑块面积S均显著降低(P<0.01~0.05)。IMT值高剂量丹蒌片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与自然消退组相比都显著降低(P<0.01)。各组间的Vmax、RI值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学分析:五组动物左侧动脉内膜增生均较右侧严重,造模后在外膜损伤侧可见典型的AS斑块,右侧(假手术侧)仅有轻度增生;免疫组化检测证实病变中有大量巨噬细胞。4.炎症因子检测:ELISA方法检测可见药物干预组与自然消退组相比兔血清IL-10、Adiponectin水平升高(P<0.01~0.05),MCP-1、IL-6、TNF-α和ox-LDL水平与自然消退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0.05)。5.定量PCR分析:第24周末,丹蒌片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MCP-1和ICAM-1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1~0.05), TIMP-1的mRNA表达较自然消退组有所升高(P<0.01~0.05)。结论:通过血管外膜损伤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丹蒌片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斑块的稳定性。阿托伐他汀和丹蒌片在降血脂和抗炎方面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但大剂量的丹蒌片则表现出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特作用,这可能与其升高血清HDL水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