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融资杠杆率与不良贷款率逐渐升高,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直接融资工具,一方面可以优化资产结构,增加银行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转移分散风险,因此,我国开始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使其可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且盘活流动性差的存量资金。但是因为我国的该业务起步比较晚,所以仍面临着各方的严峻考验。比如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因此给发起机构带来了许多损失。而风险的防范是发展该项业务的关键,其中,对信用风险的度量与防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成熟,探索防范信贷风险的方法,对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信用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定量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波银行作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宁波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一直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因此本文选取了宁波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宁波银行发行的所有资产支持证券进行实证研究,度量其信用风险并提出风险的防范建议,以期帮助该银行更好的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了解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动因、在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对证券化产品信用风险的度量等方面的研究,然后论述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与信用风险相关的理论基础,比如信用增级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以及信用风险的承担等原理。最后选取了度量企业信用风险的KMV模型,把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当作小型的上市公司,并修正了该模型中的参数,计算出了宁波银行发行的所有资产支持证券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经过对度量结果的分析,发现宁波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整体的信用风险不高,并且发现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与证券的发行规模、发行期限以及资产池中资产的集中度等因素有关。最后根据这些分析结果,针对宁波银行提出了一些防范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用风险的建议。认为宁波银行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中,要优化产品设计,确保入池资产的质量和数量、合理设计产品的基本要素、合理选择发行规模与期限以及合理预测资产池的现金流入;还要完善产品交易结构,选择优质的参与机构、采取激励措施以及对证券进行信用增级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衍生工具对冲资产池的信用风险,多角度规避信用风险的发生,更好的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