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可溶性Fas与上皮间质转化诱导因子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血清可溶性Fa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背景与目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之间的不平衡是肿瘤形成的基础,细胞凋亡减少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Fas和Fas配体(FasL)的相互作用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最近有学者注意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可溶性Fas(sFas)呈现高表达,其水平变化、来源、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病情监测、疗效判断、预后预测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目前普遍认为sFas的来源可能是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或由靶细胞释放,也有可能是由mRNA异常剪切产生。因血清中可溶性的Fas(sFas)能够阻断Fas(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介导的细胞凋亡,所以肿瘤患者血清中sFas的增加可以阻断Fas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实验通过术前与术后一周血清中可溶性Fas(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的表达水平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月—2008年2月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入院第2天及手术后1周清晨空腹血各5ml。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游离的Fas(sFa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机于450nm波长处检测分光度并转化成sFas浓度,各例患者均随访到化疗4个疗程结束。统计学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及t检验等对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中可溶性Fas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26例患者术后血清中可溶性Fa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术前,研究表明术后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提高术后可溶性Fas表达水平(P<0.05)。术前sFas与不同病理类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不同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术前sFas与术后化疗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sFas的表达水平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因此术后一周血清中sFas的表达水平不易考察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有关非小细胞肺癌中sFas表达水平及意义有待更深入地研究。背景与目的TGF-β1(上皮间质转化生长因子1)是一种高度多效的细胞因子,其在伤口愈合、血管发生、免疫调节及癌细胞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反面,TGF-β1能抑制早期癌细胞的进展,但在晚期癌细胞能产生大量TGF-β1并促使肿瘤的转移。因TGF-β1在肿瘤方面具有双面性,本文通过研究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83例,对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TGF-β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蛋白染色阳性反应为黄到棕黄色颗粒并主要位于胞浆与细胞间质。批判标准:染色程度根据IS value分级(IS得分从0分至7分):0(IS 0,1),1+(IS 1,2),2+(IS 3,4),3+(IS 5,6),4+(IS 7)。根据阳性细胞数在随机选取的5个不同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数分为五个等级(0级为0分,1级为1分,以此类推。),其中0级:<5%,1级:5-25%,2级:26-50%,3级:51-75%,4级:>75%。将染色程度分级与染色细胞百分比相乘,乘积>4者为阳性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设计的卡方检验,Fish确切概率法检验及完全随机设计的行×列的卡方检验。结果1 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GF-β1主要位于细胞浆及细胞间质内,呈淡黄色浅染至棕黄色浓染。在正常组织中,肺泡上皮细胞与周围间质均有TGF-β1表达,呈淡黄色浅染至棕黄色浓染。根据评判标准显示,癌灶中以腺癌表达率最高78.57%(22/28),其次为腺磷癌67.67%(6/9),磷癌表达率为58.7%(27/46),正常组织为30%(6/20)(TGF-β1在组织中的表达详见图1及表1)。2 TGF-β1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的关系TNM分期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其中Ⅰ期16例,Ⅱ期11例,Ⅲ期51例,Ⅳ期5例。因TGF-β1在肿瘤早期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晚期是促进作用。故我们把Ⅰ期与Ⅱ期作为早期,Ⅲ期与Ⅳ期作为晚期以方便统计分析。Ⅰ期+Ⅱ期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44.44%(15/27),Ⅲ期+Ⅳ期的阳性表达率为76.79%(43/56),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3 TGF-β1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织中,腺癌TGF-β1阳性表达率为78.57%(22/28),腺磷癌为66.67%(6/9),磷癌为58.70%(27/46)。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行×列的卡方检验分析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之间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表明任何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4 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是67例(N1+N2),无淋巴结转移的是16例(NO)。TGF-β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49/67(73.13%),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为37.50%(6/16)。两组之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5 TGF-β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27%(55/83),癌旁组织为39.80%(33/83),正常组织为30%(6/20)。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行×列的卡方检验分析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之间卡方检验分析表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6 TGF-β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83例肺癌中,中高分化58例,低分化25例。TGF-β1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及低分化组中分别为63.80%(37/58),72.00%(18/25)。卡方检验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7 TGF-β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的关系8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T1+T2为35例,T3+T4为48例,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14/35),85.42%(41/48)。卡方检验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GF-β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MN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着高度的相关性,TGF-β1在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预示能通过阻断TGF-β1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或为靶向治疗提供有利的前景。
其他文献
<正> 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我们采用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例1 男,4岁,因反复发热伴右腰部不适1个月入院。尿常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基于社会信息资源发展的新闻传媒行业。传统的以文
近年来,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困难、人际交往障碍及青春期心理困惑等方面.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网络用户的购买力不断提升,电商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提供了个人信用支付借贷服务。主要对个人信用支付产品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
在简短地说明气体动压弹性轴承发展的原因并且描述几种常用的轴承结构形式之后,介绍了该种轴承最重要的理论计算基础,并且通过大量的测试结果证明了其可靠性。在最重要的轴承参
学生积极同伴关系的构建是以充分的相互认同为基础,这种认同体现了同伴间互信、互爱以及共同的爱好和相互尊重。健全的人格是建立这种认同的前提。健全人格的培养受家庭、学
【背景与目的】近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半数左右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不明原因的骨髓纤维化(IMF)患者可存在JAK2V617F突变,上述分子事件不但对阐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如何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筑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中认识实习属于实践教学中重要一环。研究认识实习中各教学环节,在方案制定阶段,应按
介绍了基于频偏校正的频率估计算法原理,给出了算法在高斯白噪声背景下进行复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的标准差计算公式.在采样点数为N的情况下,对m的取值进行优化,得到当m取最接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