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手法及理念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文章属于旧建筑再利用领域中具体建筑类型的专题研究。研究的主体是近一阶段我国城市中大量出现的旧工业建筑,研究目的是试图寻找出适应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手法及理念。 当前我国在城市发展中由于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职能及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引起局部土地功能的变化等原因,导致大量闲置或废弃的旧工业建筑的出现。旧工业建筑与其他历史性或非历史性旧建筑物相比,具有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体量大,拆除或新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具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等特点,从而成为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对其再利用方式、方法的研究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同时具有特殊性。 本文首先论述了“旧工业建筑”以及“再利用”的基本概念,深入分析再利用的背景与根本原因,提出了可操作的手法即理念,成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随后的部分中对国外该领域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从功能置换、内部空间的形态重构等方面总结出旧工业再利用的设计方法论,并提出新旧辩证论及建筑增建问题的理念。最终反馈到针对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实践中的多种改造方式。在最后的总结思考中,以前文的研究分析基础,总结建筑再利用的本质问题和国内的目前面临的发展团境,并且对比国内过外的改造差距提出几点适合国内旧工业建筑发展的建设性的建议。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一个广泛而系统的工程。相比与其它同类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文章,本文明确提出当前可应用改造手法,对目前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实践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可行,同时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大部分已有的研究中对改造的具体手法并没有详尽的归纳,本文通过对国外再利用改造手法地分析和研究,将国内大部分使用者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手法进行总结和整理,使再利用的改造手法更清晰更系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以后的设计中也能方便参考和使用。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同行参与和深入这项工作,在未来的实践中让中国的旧建筑不再继续激进式改造之路,走向更加务实的分阶段、渐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本课题应用英德Conzen学派的城市形态理论分析方法来研究广州市新河浦地区城市形态发展过程,在对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框架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城市形态发展过程进行
汶川大地震中,各类中小学建筑震损严重,造成大量师生伤亡。尤其是中小学教学楼破坏最为突出,很多教学楼倒塌,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安全性的关注。通过对汶川地震中
当今社会中旧建筑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使用。因此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和使用,已经越来越无法避免旧建筑的存在。 由
广州大学城作为广州教育发展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举措倍受人们的关注,其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成为大学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不仅是作为高校的体育资源进行建设
1999年,虹口足球场改建完成,成为我国首个足球专用体育场,随后平均每两年就出现一个新的足球专用体育场。足球专用体育场在国内发展迅速,但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却严重落后。本文以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大学校园规划和建设也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成为了这一阶段校园建设的重点,其规划定位对校园规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其停车组织问题直接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冲击。新建居住区和已建居住区虽面临的问题不同,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利
本论文以建筑设计为视角,选取结构与建筑相互关系比较典型的观念及其案例.通过相应分析.梳理出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种种可能.改变结构在设计中惯常的消极印象.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
门诊空间是医院建筑空间中的重要板块,其内部空间环境的品质会影响到其中使用者的就医体验。在当代医院建设以“人性化”“绿色医院”“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的浪潮下,对门诊
我国大范围地区室内空气湿度不能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伴随着城市“干岛效应”加剧,室内湿环境逐渐恶化,室内低湿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并且现有加湿方式存在不利于人体健康、耗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