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观问题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指导,聚焦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围绕当时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战争与和平、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方向与“三个世界划分”等国际问题,构筑了特色鲜明的时代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时代观丰富、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理论,是科学认识和理性分析时代的思想旗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本论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学术资料的梳理,以毛泽东在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活动为线索,运用文献分析和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他的时代观作了梳理,力图较全面揭示毛泽东关于时代判断的观点与影响因素,以展示毛泽东时代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历史地位与现实启示。毛泽东时代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扎根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土壤里。作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时代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观察世界形势、认识国际时代格局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列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关于时代问题的认识对毛泽东时代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20世纪国内外社会实践构成毛泽东时代观的重要依托。另外,中国文化中关于“时”与“势”的含义理解和近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关于认识世界形势、洞察世界思潮、主张进步等时代理念,为毛泽东时代观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丰富的本土素材。以时代背景为基础,本研究从时间节点上把毛泽东时代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开端、形成和在全国执政环境下的运用与发展等阶段。青年时期的修学储能为其时代观奠定了基础,20世纪20年代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毛泽东时代观主要表现为联合苏俄与共产国际以反对帝国主义。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的毛泽东时代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了分析时代的哲学基础、构筑了评判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的分析思路;构建了认识时代的逻辑理路。至此,毛泽东时代观基本确立。在解放战争的推进中,毛泽东对当时时代的分析与判断集中体现为中间地带思想,这为党在全国顺利执政提供了国际战略依据和外交政策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后,面对国际形势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即将在全国执政与中国社会变革,如何更好地判断时代并实施相关战略决策便成为摆在毛泽东和党中央面前的主要任务。自新中国成立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在领导全党与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由于受冷战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国际社会上存在着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等与国际时代有关的因素影响,他习惯于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已有经验和做法,尤其是习惯于用阶级斗争来看待社会问题和党内矛盾,结果把党内正常的不同认识看作路线斗争而使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于是,党内错误倾向开始出现,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人民化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这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确倾向受到错误倾向的压制,埋下了伏笔。在经历曲折的同时,毛泽东不断反思,最终以“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对时代呈现出新判断,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多极化的逐步明朗开启新的认识思路。伴随着时代观的开端、形成、运用与发展,毛泽东逐步形成了涵盖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世界战争与和平、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方向等主要内容的时代观。这为毛泽东时代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和锤炼奠定了基础。正是在毛泽东科学分析和判断时代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得到创新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不断增添新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中国共产党时代观的不断丰富而得以顺利展开。毛泽东时代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原理,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战略参考。在此基础上,他的时代观论述呈现出整体性的时代思考、独特的创新性、鲜明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坚定的人民性等主要特征。我们既应关注毛泽东运用时代观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实施的战略决策,还应当着眼于这些时代判断与战略决策延续至今的政治影响、战略思维和价值启示,即:时代视野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特色优势;毛泽东时代观就是在分析和判断时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国际战略与外交实践。
其他文献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阅读教学,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对文本关键词句、语境、结构等细细品读,才能真正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提升语文素养。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细读,从阅读教学出发,要求教师细读文本,厘清文本的多层次结构,理解文本的意蕴、意味等,更好地构建教学文本,完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入手,对包头市青山区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运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课堂教学的关注不断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逐渐被一线教师所接纳。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小学中段阅读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现状,笔者开展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课堂阅读目标意识和评价意识薄弱,存在阅读学习目标的叙写和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不一致的现象,中段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缺少评价环节,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性评价
20世纪上半叶,包头的教育事业处于从开始起步到逐渐进入近代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包头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文献、方志及相关论著,力图重现20世纪上半叶包头教育发展的全貌,探究在此期间包头教育发展的特点,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当时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开办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全文分绪论和正文四个章节对20世纪上半叶包头的教育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对20世纪上半叶包头教育的发展
双钙钛矿型锰氧化物化学通式为A2BB’O6,由于具有广泛的物理性质和磁储存、磁制冷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成为锰氧化物功能性材料的研究热点。其中La2CoMnO6和La2NiMnO6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分别对其A位掺杂不同化学元素,采用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得到La(2-x)CaxCoMnO6(x=0.6,0.75,0.9,1.0)和La(2-x)DyxNiMnO6(x=0,0.1,0.2,0
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出现为更多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接受本、专科教育的机会。就内蒙古地区而言,受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影响,蒙古族预科生进入大学后,会因为受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语言等因素影响而所产生心理、学习、人际和文化方面的不适应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预科生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支撑,对蒙古族预科生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发
本文研究的钙钛矿锰氧化物系列多晶样品都是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而成的,对所有样品的晶格结构、电磁特性的测试分别是使用X射线衍射仪、多功能物性测量系统进行的,对所得的M-T曲线、M-H曲线、ρ-T曲线等数据的分析如下:(1)对A位掺杂不同元素的钙钛矿锰氧化物La0.87R0.13MnO3(R=La,Dy,Gd,Eu)系列多晶样品的结构、磁性以及电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样品的磁化强度、居里温度随着
磁性skyrmion具有能够被很小的电流驱动、耗能小等优点,在未来的储存器以及逻辑设备上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首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存在磁性skyrmion的几种典型材料:第一,skyrmion受磁场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其相区范围受到磁性材料几何形状的影响;第二,不同材料中的skyrmion既有布洛赫型,也有奈尔型,这些skyrmion晶格既有六方结构,也有四方结构,不仅观察到了二维skyrmio
利用低气压电容耦合放电等离子体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对比分析了Ar、N2、Air和O2四种等离子体放电气体和不同放电功率对其表面的影响。采用静态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对PMMA表面亲水性、粗糙程度以及元素和官能团的组成进行了表征。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标准蛋白,检测处理后PMMA表面蛋白吸附量。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MMA表面亲水性和抗蛋白性能均有不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人力资本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求对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也要求对生产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力资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人力资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二元结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供给需求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构成和实践目标指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已经进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各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