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我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之一,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跨境贸易结算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排头兵,实际上从2009年就己经开始,至今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因此,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和国家战略的需要。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是跨境贸易中直接参与和决策的主体,自2007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主要的世界货币美元以及欧元的汇率出现了大幅波动,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主要使用美元、欧元等货币进行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规避汇率风险,因此,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是我国进出口企业的需要。在上述现实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出口企业的计价货币选择行为。本文从出口企业最大化其预期利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出口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进口要素计价货币比例(大宗商品计价权)这一影响因素,丰富了计价货币选择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收集了日本在1980年至2012年期间的出口和进口贸易计价选择的相关数据,建立了VEC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以上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日本进口贸易中日元计价比例越高,则日本出口贸易日元计价的比例越高;从长期来看,当美元兑日元汇率波动加大,日本出口厂商更倾向于以日元计价:日本出口贸易计价货币选择有较强的惯性。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我国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中的计价权;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遇,我国应牢牢把握这一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政府应持续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期形成惯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