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有机材料发光效率的途径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可以提高有机材料发光效率的双极化子发光途径,该途径可避免三重态激子的产生。在电致发光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相互吸引形成激子,其自旋可以为1(三重态)或者零(单重态)。由于三重态激子不能发光,这使发光效率不能超过25%,人们已提出多种途径来提高发光效率。本报告根据高分子特有的共轭键结构,提出高分子可存在一种避免三重态出现的发光通道,这可提高有机材料的发光效率。由于共轭键结构具有显著的自馅效应(self-trapping),它使两个电子(或空穴)能克服库伦斥力而形成负(或正)双极化子,(自旋为零),正负双极化子可结合成双激子。由于双激子的自旋为零,没有三重态,都能发光,本文研究了由正负双极化子形成双激子的过程,计算了双激子发光的电偶极跃迁几率,与单态激子的跃迁几率为同一量级。本理论表明:选择容易产生双极化子的材料和结构将有利于有机电致发光效率的提高。本文有四个章节组成,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导电高聚物的发现过程及其结构,重点介绍了一维体系的电导和派尔斯相变,最后介绍了聚合物的导电机理以及我们的研究动机。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此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简并基态的高聚物和非简并基态的高聚物的哈密顿量以及它们的求解方法。在第三章中,我们介绍了OLED的历史、发光机理,重点介绍了我们的研究内容:双极化子发光通道。详细介绍了该发光通道的动力学过程及其位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得出结论。在第四章中,总结并介绍发表论文情况及致谢。
其他文献
学位
激发态分子与基态分子碰撞传能是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原子分子碰撞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利用受激拉曼泵浦、高分辨率瞬时激
随着人们对通信的速度、容量、质量需求不断提高,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已经逐渐达到其极限,以光子为信息载体的全光通信技术将成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主角。利用光子晶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应用的基础材料,在军事、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为满足激光技术的发展需求,目前仍需要探索能够应用于紫外、深紫外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硼酸盐材料因阴离子基团多样性、基团连接方式多变、相对短的紫外截止边、较强的倍频效应等优良的特性而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性质优良的四面体构型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不断涌现,然而此类结构中四面体与材料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以指导探索新型非线性材
本论文采用恒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尺寸介于2200个原子以内的15种金属团簇的熔化行为、及双金属团簇中组分原子的偏析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从五种
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子激发态问题的产生背景、研究进展。它是随着大量新的强子态不断发现,而一些相关理论模型对质量谱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发现有一定偏差的背景下产生的。为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