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医院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逐渐发展,但组织规模、病患流量还未能达到公立医院的水平。本文以医患信任为焦点,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两种性质的医院在组织结构、实际运行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两种医院的医患沟通模式,进而将医患信任导向了两种不同的路径。 研究发现,公立医院更注重整合制度要素而从属于制度性组织,因而患者对公立医院的初始信任是基于制度的系统信任。但公立医院的这些制度要素与提升组织绩效并不完全吻合,因而组织的实际运行与组织结构呈现出部分脱耦的状态。有名无实的团队诊疗、医生之间的竞争导致患者在就医后,对医院的系统信任转向了基于个体的人际信任。民营医院在整合了基本的制度要素的前提下,更注重建构关系网络以提升组织绩效,因而从属于关系性组织,患者对其的初始信任是基于关系的人际信任。与公立医院的脱耦不同,民营医院的制度要素为其确立了合法性地位且不妨碍其组织绩效,因而其组织结构和实际运行呈现出耦合的状态,且与患者之间发展出情感性关系,最终使得患者在就医之后逐渐对其产生了基于整体的系统信任。 系统信任的边界广,人际信任的强度深,二者的互补更有利于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整体信任水平,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从长远来看,公立医院的“脱耦”状态会损耗患者对它的系统信任,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优化制度要素,提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就民营医院来说,患者对其的系统信任还处于浮现阶段,还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性科室之外的医疗技术水平、寻求更高的制度性地位,以拓展系统信任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