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栉首蚤生物学及不同地理种群系统进化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x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是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本论文对猫栉首蚤生物学进行研究,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进化关系。现场调查了云南、山东和北京农村或城乡交界处猫栉首蚤的分布、宿主类型和季节发生规律;研究了实验室种群猫栉首蚤产卵量、发育周期、血便、耐饥力、体重及吸血量等生物学特征;采集了云南、新疆、上海、青岛、北京5个地理种群猫栉首蚤样品;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地理种群猫栉首蚤种内系统发育情况,进而探讨蚤与宿主是否因地理隔离而在种内产生了分化。主要结论如下:现场调查发现,各调查点居民饲养家犬较多,北京郊区每户约1-2只,青岛农村每2户一只,家犬蚤感染率在20%以下;家猫的养殖数量较少,北京每村只有1-2户养猫,青岛前疃村为5户养猫,而野猫的数量较多,猫的蚤感染率达到100%,并且一年四季都有猫栉首蚤存活。猫栉首蚤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时间为18.8 d,发育周期较短;蚤孵化率为82.3%、结茧率为69.6%、羽化率69.0%,雌雄蚤性比为2.35:1;雌性大白鼠或雄性大白鼠作为供血动物对猫蚤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即猫栉首蚤繁殖不存在宿主性别的依赖性。猫蚤产卵量与产血便量有关:雌性大白鼠供血的猫栉首蚤产卵量与产血便量呈双峰曲线,雄性大白鼠供血的猫栉首蚤产卵量与产血便量呈单峰曲线,两者变化形状不同但趋势相同,即产卵量多时产血便量也会多,而随着产卵量的日益减少,产血便量也明显下降。猫栉首蚤在湿度相同条件下,温度低时耐饥力强于温度高时、饥饿蚤的耐饥力强于吸血蚤的耐饥力,温度为17℃时,饥饿蚤的耐饥力最高达81天,是在同样温湿度条件下仅饱血过一次蚤的耐饥力的近7倍,并高于持续供血条件下蚤的寿命。大白鼠株猫栉首蚤和猫株猫栉首蚤体重不同,前者显著小于后者;用猫、狗、大白鼠和小白鼠的血液研究其吸血性,发现大白鼠株蚤对大白鼠血液表现出极端偏好,猫株蚤则偏好猫血,两种蚤产生了宿主特异性分化。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猫栉首蚤ITS-1序列,结果显示:采自五个地理区145匹猫栉首蚤样本中,共发现了12个位点的碱基变异、缺失、插入等现象,最大遗传距离为0.006,构建了NJ树和UPGMA树,种群基因相似度达99%以上。在自然环境中猫仍为此蚤主要宿主,分析认为可能人为交流活动的增多促进了各地猫的交流继而增多了蚤类的基因交流,故种内稳定性好。
其他文献
已证实凋亡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凋亡小体可以调节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凋亡细胞首先被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为主)吞噬,然后通过释放一些免疫抑
背景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围产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也颇多争议。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促红细
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肺动脉的重构以及胞浆内Ca2+增高,发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近来研究表明经典瞬
本论文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q PCR)比较分析了饲喂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日粮杂交水牛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差异,试验设计和结果如下:一、杂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木本油料树种。国务院于2009年批准实施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7000万亩,茶油产量达到每年2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