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4万的卵巢癌的新发病例[1]。因起病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超过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III-IV期)。尽管手术技巧不断提高、化疗药物不断更新及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是因卵巢癌的侵袭性高及化疗耐药,长期以来,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不容乐观,始终停留在35-38%左右[2],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因此,探索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型、高效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不良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卵巢癌的病因复杂,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兴起,目前对卵巢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探索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越来越多的卵巢癌的相关基因和相关蛋白被发现。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存在PTEN基因的异常改变(缺失或者突变),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关系密切,且与多种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Wilms瘤基因(Wilms’Tumor Gene 1,WT1)最早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作为一种抑癌基因被发现,后来发现WT1也具有癌基因的作用,参与肿瘤的增殖、分化及抑制凋亡等过程,其在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都有过度表达,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检测和靶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靶分子。目前,WT1、PTE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癌中PTEN蛋白和WT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目的:检测PTEN蛋白及WT1蛋白在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表达与卵巢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第二、第三医院行卵巢切除术的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0例、卵巢上皮性癌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测定上述组织中PTEN蛋白及W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PTEN的表达主要位于卵巢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少量位于细胞核中。PTEN蛋白在卵巢癌组的表达率(4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分别为90%、80%、75%,P<0.05]。PTEN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分别为20.8%、54.5%,P=0.031]。I-II期卵巢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III期卵巢癌组[分别为86.7%、20%,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分别为15.6%、83.3%,P<0.05]。2.WT1的表达主要位于卵巢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WT1蛋白在卵巢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64%)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卵巢良性肿瘤组、交界性卵巢肿瘤组[分别为5%、5%、10%,P<0.05]。WT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分别为83.3%,50.0%,P=0.027]。I-II期卵巢癌组阳性表达率低于III期卵巢癌组[分别为26.7%、80.0%,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分别为33.3%、81.3%,P=0.002]。3.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EN蛋白和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中呈负性相关(r=-0.493,P<0.05)。结论:1.PTEN蛋白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作为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潜在参考指标。2.WT1蛋白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作为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学指标。3.卵巢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WT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之可能存在调控与被调控的关系。联合检测PTEN蛋白和WT1蛋白,可能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