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类生长抑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最早发现于哺乳类中的一种激素,后证明在脊椎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具备多种生理功能。我国对鱼类SS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海水鱼SS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本论文以牙鲆和大菱鲆成鱼及各发育时期的鱼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利用兔抗生长抑素血清对牙鲆和大菱鲆成鱼及其个发育时期中生长抑素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别和定位研究,并对SS分泌细胞的类型和生理功能进行了探讨。 牙鲆成鱼体内SS细胞仅散在分布于牙鲆的胃和肝胰脏中。在胃中,SS细胞主要散在于胃粘膜上皮、胃小凹的底部上皮和胃腺的颈部周围分布。粘膜上皮中的SS细胞大多数呈长梭形和长颈瓶形,胃腺中的通常为圆形、椭圆形和梨形。胰脏中SS细胞零散地分布于胰岛细胞之间,数量很少,主要呈圆形。大菱鲆成鱼体内SS细胞存在于食道后段和胃中。在食道后段,仅有少量圆形和梭形SS细胞偶见于粘膜上皮中。胃中SS细胞主要散在于胃粘膜上皮和胃腺的颈部周围分布,形态以圆形和长梭形为主。根据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类标准(杨贵波,1994),牙鲆和大菱鲆的胃中均具有四种类型的SS分泌细胞,提示鲆鲽类的胃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牙鲆胚后发育过程中,30日龄之前消化道内无SS细胞的存在;40日龄后在食道后段及胃中检测到免疫阳性SS细胞。食道后段SS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中,胃中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腺及胃腺颈部周围,整个消化道SS细胞以圆形为主。90日龄幼鱼食道后段的SS细胞主要呈长梭形,胃中SS细胞具有全部四种类型,以第一、三、四型为主。 大菱鲆胚后发育阶段,24日龄之前消化道内尚未出现SS细胞;第29日龄后胃中出现SS免疫阳性细胞,主要散在分布于胃腺的颈部周围,形态以第三、四型为主。90日龄胃中的SS细胞已出现全部四种类型,以第一、四型居多,第三型次之,第二型最少。与发育同期的牙鲆相比,大菱鲆体内SS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牙鲆SS细胞的数量。 在大菱鲆胚后发育过程中,SS细胞出现的时间与其变态开始时间相吻合,SS细胞是否参与其变态调控?鲆鲽类SS细胞的胚后发育与个体生长发育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首次对鲆鲽类成体及胚后发育各时期SS分泌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对其类型和生理功能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大菱鲆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自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大菱鲆的养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近年来,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菱鲆的各种疾病不断发生;病毒性出血病便
明前茶是他的初恋寄来的。时间还在3月里,日光金贵,特别是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他从快递小哥手里接过包裹,看了地址,却没有急着拆开,只是端正地摆在桌上的一簇阳光里。  蓝眼睛的波斯猫是去年夏天意外捡来的。一场暴风雨过后,小家伙蜷在他的窗外喵喵直叫,他开窗将它迎了进来,用一条长浴巾为它拭去了浑身的水湿——它的蓝色眼睛是海洋的结晶,他望了一眼,便沉醉其中。  大概4年前,他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她读到后,通过
期刊
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历来为我们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重视。江泽民
海水养殖向高密度、集约化发展的同时,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弧菌病害是危害海水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许多弧菌可感染多种鱼类并造成大量死亡,本文主要对山东地区
本文应用垂直平板高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肌肉、心脏、眼睛(包括眼柄)、鳃、肝胰腺和卵巢等6种组织中ADH、MDH、LDH、G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