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经铝碳酸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内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铝碳酸镁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疗效和EGFR在RE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0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最新发表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指南[1]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2],经胃镜检查,选取64例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将入选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给予铝碳酸镁1.0g Tid餐后两小时温水泡服,多潘立酮10mg Tid餐前半小时口服,治疗周期为8周;对照组(31例)给予泮托拉唑40mg Bid晨起空腹及睡前服用,多潘立酮10mg Tid餐前半小时口服,治疗周期为8周。入选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子胃镜检查及行食管组织活检,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食管黏膜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患者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各组方案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RE患者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8周时复查胃镜,内镜下治愈率和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内镜下表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各组方案治疗8周后,两组间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EGF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各组治疗方案治疗8周后,两组EGFR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铝碳酸镁缓解RE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与泮托拉唑相当,而铝碳酸镁大大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且能迅速中和酸性和碱性的反流物,在治疗酸碱混合性反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铝碳酸镁可能通过上调EGFR表达促进反流性食管炎愈合,提示EGFR可能在食管炎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